被遗忘的角落:2016川西藏区自驾

此次旅行归来,当自己还处在醉氧状态下的这些日子,便已开始享受着城市带给自己那极具五香味的空气,以及吸入雾霾所给自己产生那糊状的极佳口感…

这次是去年未完的旅行,而今我没有选择单车单人前行,而是约上了骨灰级玩家欧导 一起出发。此次同行的还有来自大学同学花花、欧导的好基友卓玛童鞋,以及曾克寺大管家依达师父。我从广州飞成都,大家成都集结后一路向西…

视频: 2016川西之旅——探寻扎溪卡

此次行程较长、照片很多,游记更新的工作量也大。因游记较长,建议有空听着音乐慢慢看,没空改日再看…许巍的《蓝莲花》、《曾经的你》、《礼物》、《情人》、《故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等等,这些是我一路上听得最多的歌曲。当然,《川藏路》也不错,如果你爱藏族歌曲,也是不错的选择!

序言

旅行,就是去别人过腻的生活环境体验自然与文明。旅行带给自己的意义还不只是路上看不完的风景,也有让自己重拾对于生活以及所谓文明社会的人生态度。从带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如此诗意般的想法而去,到旅行分别时带给自己的些许内心酸楚,此次的旅行带给自己的却是另一番滋味。

经常有人说,旅行的意义或目的是什么?我想旅行无非就是所谓“散心”,本质是找到自己的初心,去感知不同自然环境下带给自己的真切感受,脱离文明社会你会发现一切的一切都太过渺小,即使在所谓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也必遵循自然的生存法则。

也有人问我们都去了哪些景点… 欧导说,此问乃旅游,不是旅行;我说,此问太low,在路上便是风景,景在心中是可说,不可说,没法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 许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此次旅行让我认识了米娃卓玛和依达师父,同时,也庆幸实现与大学同学花娃一起旅行的缘分。感谢同事欧娃欧导为我作出的旅行计划调整,让我在自己可行性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川西行,第一次感受佛教文化与自然。我曾经跟同学们说,我们没有毕业旅行,我们也没有太多的相聚,如果我们能实现一次共同旅行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我想这个值得去当我们步入年老的时候去回忆、感受,或许可以给各自的人生留下点一些念想。

准备篇

计划线路

线路是在我们出发前,我最纠结的地方,来源两个原因,其一在合理的时间内走完最想走的路,拍完我们要拍的片子,其二是不希望走回头路,且希望每一段道路独具异域风情。而最终成行的线路我想主要围绕 色达五明佛学院、曾克寺、德格印经院、石经城 等,这几个地方大家在出发前都一致认同,无异议,至于其他要去的地方则似情况随时作出变更,我想这也许就是自驾旅行的优势所在,无拘无束一路向西。

DAY 1:成都—阿坝县 宿阿坝县(海拔约3300m) 待定线路
途经青城山、汶川、理县、红原大草原、九曲黄河;
可以停留汶川、理县、红原,看看大地震遗址以及路上羌寨、嘉绒藏寨等地点,买买当地樱桃吃, 红原大草原可以骑马看雪山 。// 涉水按:樱桃吃了,味道还行,羌寨、碉楼等,只是行驶在路途经过,抓拍一些照片,没有进到寨子里头,骑马看雪山就木有了…

DAY 2:阿坝县—年宝玉则(青海) 宿壤塘县或玛曲县(海拔约3500m) 待定线路
途经阿坝登格尔寺、甘南大草原、巴颜喀拉山乱石山垭口(海拔约4600m)、年宝玉则、青海大草原;早上去登格尔寺转经参观,有时间可以去阿坝县城后山和藏族人野餐,远眺阿坝县城。中午途经甘南草原到乱石山垭口,然后到年宝玉则,视情况进不进景区,进的话就住玛曲县,如果不进,就一路经斑玛县到壤塘。 // 涉水按:计划第一二天的线路,实际合并在一天走完,直接到达壤塘曾克寺。 没有进入青海省行政范围圈。

DAY 3:壤塘县(海拔约3000m) 宿壤塘
主要地点:曾克寺;
早上去曾克寺拜见活佛和依达师父(曾克寺大管家),参观曾克寺和转佛塔、拍摄。中午、下午去阿育王佛塔遗址拍摄,晚上在曾克寺听经或静坐,与僧人交流、拍摄。

DAY 4:壤塘县—色达县(海拔约4000m) 宿色达
从曾克寺出发去色达五明佛学院;
早上去曾克寺转佛塔和补充拍摄,上午出发去色达佛学院,下午在色达佛学院参观。去经堂听经或 观看天葬 ,按照题材拍摄,自由行动。 // 涉水按:此次没有去天葬现场,确有些遗憾,更给自己留下再次前往的理由。当然没去看天葬,原因很多,游记中有讲到。

DAY 5:色达县—德格县(海拔约3800m) 宿德格
途经雀儿山和新路海;
早上从色达出发,上午到达新路海,在新路海停留,拍摄和野餐,欣赏美景。下午翻雀儿山垭口(海拔5000m),预计晚上到达德格县城。 // 涉水按:雀儿山确实险要,估计2017年雀儿山隧道通车之后便没有机会在此领略其险、其美,而新露海的神山圣海更值得停留驻足(有门票费用)。

DAY 6:德格县—石渠县 宿阿日扎乡或石渠
途经 金沙江畔西藏界线 、松格玛尼石经城;
早上去德格印经院参观、拍摄, 上午到金沙江畔西藏界线拍摄 ,下午去石渠县扎西卡草原按日扎乡,寻找松格玛尼石经城(据说没有路标,需要问路寻找),参观松格玛尼石经城,预计晚上到达石渠县。// 涉水按:花花相当希望去西藏界(其实就是个行政区域的划分,正常来讲,川西就属于藏区,真正的藏区。),而本次没有去的原因也包括当局对于僧人前往西藏边界会查的很严,没有特批估计过不去。

DAY 7:石渠县—新都桥 宿新都桥
以返程为主,途经甘孜、道孚、塔公到新都桥;
返程同样经过新路海、雀儿山,经道孚到塔公,可以去塔公寺参观和参观塔公玛尼石河,以及塔公草原、新都桥美景。

DAY 8:新都桥—成都
途经折多山、康定县城、雅安去成都;
有时间可以去 甲根坝骑马或走磨西、红石滩路线 ,预计晚上到达成都,直达双流机场。

关于高反

出发前,同学在朋友圈看我前些年的藏区自驾游记时,反馈到我全程没有提及高反的事情。在此我表示,其实高反更多的是心理因素所左右的,心理作用越大,高反越发严重。只要放松心情,减少剧烈运动即可… 初次到达头一天会因为气压问题稍微会产生胸闷、头疼等症状,只要深呼吸调节好便可。另外,不要出现感冒,如果感冒引发了肺炎则要及时治疗,严重的话及早撤离藏区,不要等应发肺水肿那就真的悲剧了。

有关高反的预防,我想第一是平时要锻炼好身体,身体体质不能太差,抗病毒感冒能力还是要好的,很多人去到异地容易因“水土不服”而引发感冒、腹泻等。在此,前往高原藏区之前准备一些必备药品是很有必要的,如:抗病毒感冒药物、治疗腹泻、以及一些皮外伤的创口贴等。

在网上也收集到一些信息,就是在低海拔地区很多身体很棒、体质很好的人去到高原后所出现的高反比普通人,甚至体质更弱的人还严重。这里我个人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的一些肺活量较大的原因造成的。平时经常大量户外有氧运动的人去到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由于对肺部呼吸压力反差太大,所以更容易引起不适。解决方法还是增加呼吸量,同时减少肢体剧烈活动,也可以适时补充液态红景天或葡萄糖之类的药物。

说到红景天,在入藏前一周,可以开始吃红景天胶囊,药理应该就是改善身体血液红细胞的氧气供给量,以便提前适应高海拔低气压缺氧的环境。

最后,针对高反的预防还包括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比如高原少喝酒甚至不能喝酒,否则肝脏等内部器官工作负荷会更大,更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另外有抽烟习惯的最好也别抽了,否则只会给自己成倍的增加肺部负担。

关于醉氧

这次进入藏区,没有出现所谓的严重高反,反而在回来的三两天内,感觉自己乏力、昏困,总想睡觉却怎么也睡不醒(一直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不知道这是跟现在南方天气进入夏天的关系,还是因为真正发生所谓的醉氧1,身体还需要再次调节。而回来没几天我便又开始享受极具五香味的空气,以及呼入雾霾带给自己糊状的口感…

关于这几天大家的状态,花花说,前几天好困好困,今天开始有点发晕了~。欧导说,我晕好几天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啥。我说,这几天都晕的… 睡觉后根本起不来。于是乎,欧导总结说:嗯,都醉氧了。花花也表示:好吧,这样我就放心了…

醉氧1 是由於人的機體剛剛適應高原地區低氧環境,重新進入氧氣含量相對高的地區,就會再次發生不適應,從而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癥狀,會產生一種所謂「 脫適應反應」或稱「低原反應」。在醫學上,也俗稱「醉氧症」。 重返平原后,覺得特別懶洋洋,人也會暈乎乎的,想睡覺,就像喝醉了酒一樣。

关于行李

旅行归来证明,还有一些必备物品没有携带,比如唇膏、口罩或头巾等。其中唇膏可以预防高原气候干燥带来的唇裂,而口罩或头巾则可以防沙土吸入鼻腔。在高原会走很多砂石等烂路(弹坑路、撮衣板路等),即使坐在车内开着内循环,也免不了要被尘土侵袭的可能,所以口罩或头巾是必备物品。我这次出发前所准备的行李装备清单如下:

生活用品
洗发+沐浴露、毛巾×2、牙膏+牙刷、水瓶、户外遮阳帽、护目镜、羽绒服、冲锋衣、牛仔裤×2、长袖衣服(秋衣类)×2、内裤×3、袜子×3

数码装备
手电筒、电脑+充电设备、相机+镜头×2+电池×2+存储卡×2+充电设备、手机(导航)×2、充电宝(满电)、耳麦(听音乐)、自拍杆、三脚架

药品
创口贴、感冒药、红景天(高反药)、麝香正气丸、风油精

食品
水×2箱、红牛×1箱、绿箭薄荷糖、其他零食若干(成都采购)

装逼神器
吉他(未带)

此次旅行,所带物品也有安然留下在藏区的,那就是的墨镜,坐在车上往外看,忘记头顶挂着墨镜,结果被风吹到车外去了,当我们停好车,我飞奔往回跑(海拔3800)的时候已经感觉明显的气喘,不过还是很可惜没有找到我的眼镜。即便依达师父开车掉头回去,跟欧导我们三人一起在路面、路基下找也还是没有找到,而现在回想无非两个可能,一个是在我第一次跑回去找的时候所看到的一部小车经过,或许是被其捡拾了,也或许确实被风刮到路基下(眼镜飞出窗外的那一刻,我明明看到是掉在路上,而非路基下)无法寻找… 这副眼镜是跟老婆逛街特意买给我的偏光镜,可惜了,但或许它注定是要替我留在藏区,让我多一份念想,这也许是件好事,当自己逝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会让自己更懂得珍惜所有。

 

出发篇

广州启程

从预计的时间安排,我在五一假期的基础上申请了4天年假,基于我们出发时间能提前准备,我在4月29日便开始启程,预计年假消耗5天。这次由于是29日早上7点多的飞机,我想此次我得在前一天(28日)前往机场过夜了,我才不想第二天一大早去赶航班呢…

人物介绍

此次旅行受我发起,@欧导、@卓玛算是陪我满足这次旅途的需要,再次表示感谢。@欧导负责了线路的大致规划,@卓玛则无偿提供用车需求。而 大学同学@花花是受我之邀也加入旅行,四人一台车刚刚好…当我们从成都出发第一天到达曾克寺后,以后几天的行程便多了一位驾驶技术精湛的依达师父(来自曾克寺寺院的修行僧人)。

欧导(欧娃) ,性别男,来自惠州,此次出行大致线路的策划与制定者。

此次行程中作为中欧传教士的身份出现,为我们的旅行增添不少喜感…
同时,其也是皈依佛门之人,我们在这方面有过不少探讨,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可说、不可说!
旅行结束后,我们也期待他的视频大片,但他也说了,对于纪录片,已经无法去超越《进藏》了。

旅行中的感悟包括:掉下去连渣都不剩,以及用事实证明了在高原玩无人机是件不太靠谱的事情!

多杰卓玛(米娃) ,性别女,来自成都,巨蟹座。
第一次认识,只知道她与欧导是好基友…后来发现其间关系无法再深(这是花娃得出的结论)。
此次旅行她是财务官,负责所有的收支工作,同时也无偿提供进藏车辆,小帕杰罗(长丰猎豹飞腾)。
一路上表现很汉子,而据涉水掌握的情况,她应该属于外刚内柔型,于是将其定义为——藏族待嫁姑娘。

依达师父 ,来自曾克寺修行僧人,也是我们此次藏区之行的司机师傅。
此次行程,全程无偿为我们提供藏区的精湛驾驶技术与辛勤付出。同时也为我们充当藏区的翻译,总体来说,后来的行程多亏有依达师父相伴,否则我们估计玩不够high。
旅行中,依达师父的付出总是默默的,这也许是我们暂时所不能企及的心态与个人素养!
我们一直都认同的便是:人要尽可能为善,即使不为善,但也一定不能作恶。因果报应是有的,不是也许有,或也许没有,而是一定会有的!这也是Google的“不作恶!”,但何为不作恶,为可说,不可说…

花花(花娃) ,性别女,来自南昌,摩羯座,从事旅游,爱好旅行。
此次出行被涉水拉下水,一起走了这段不寻常之路…
旅行中,最任其受怕的估计就是在雀儿山几乎垂直的山腰与山脊线之间盘旋,如此迂回曲折的盘山公路给她带来或许不只是心灵上的震撼。
而我认为其表现最为土豪的时候,便是在扎溪卡草原那一夜购买脸盘+水勺…

涉水轻舟(水娃) ,性别男,爱好旅行,更爱冒险…
总是伴随放荡不羁的心态走向远方,也总是认为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FUCK GFW!)…
更多可以关注其Twitter、G+,当然还有自己专属的博客 sheshui.me 。
旅行前,爱上许巍的一首新曲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行程篇

行程中,我基本每天会记录当日的行程概要,虽然与计划线路中的行程有很大出入,但所经过的几个重点坐标没有变。此次行程中相对于计划的线路,我们没有去青海的年宝玉则,理由大概有二:其一,从石渠县阿日扎乡石经城往青海年宝玉则的路,据当地藏民反馈特别难走;其二,我们了解到的年宝玉则确实很美丽,但据说有门票(我们抵制门票的原因不是不愿付钱,而是不喜欢过度的商业化),且当地住宿很贵,商业化太浓厚,这个有违背旅行,而非旅游的初衷!

另外,这次计划中我们有三人一致同意比期望去色达天葬台观看天葬的事情被搁置了,理由有二:其一,卓玛不太爱好看天葬;其二,依达师父或许有他自己的理由,或是不便去看(太神圣不便侵犯),亦或是认为对我们产生不好的心理影响…等等。

行程日志

以下是每天的行程记录,与计划线路有很多不一致,不过我们去到的坐标地点基本一致,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去青海的年宝玉则。

D1:成都—曾克寺(宿:曾克寺)
4月30日早5点左右从成都郫县出发,走成灌高速往汶川方向,途经都江堰,而后延G317前行,途经汶川、理县,中午约11点半左右到马尔康县,午餐每人一碗素面后,继续延G317前行,途经观音桥镇,于晚上5点55左右抵达当天目的地曾克寺(壤塘县境内)

D2:曾克寺—色达后(宿:色达县城)
曾克寺后山拍片,下午睡觉,源于欧导相机没电,只能用我相机拍摄视频,午饭在依达师父僧房吃的,有土豆丝、四季豆、莴苣几道菜,虽说是纯素,但我胃口大开,吃了两碗半米饭,也正因为这样,拉了从出发到现在已经三天的第一庖屎…,下午5点22分左右,依达开车,一行五人,往色达佛学院方向前行,晚上8点左右抵达色达县城住宿,计划次日早饭后前往色达佛学院。

D3:色达—甘孜(宿:甘孜县城)
这一天早上出发的比较晚,虽然我是在早上7点多就起来了,不过依达师父办事后,开车来到我们住的酒店已经十点多,我们立刻驱车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游玩至下午两点半左右出发前往甘孜县城,途经炉霍县,可惜的是这一天没有前往佛学院附近的天葬台看看。留下少许遗憾只为下次还可以再来…

D4:甘孜—新路海—石经城(宿:石经城)
上午出发比较晚,预计中午时分我们在新路海露餐,看神山、海子,下午出发前往并寻找我们在《进藏》中的石经城(全称:阿日扎松格玛尼石经城),我们一路沿着河谷前行,途经阿日扎乡,并开始爬升到一片荒芜人烟的地方,看到了我们心目中的石经城。围绕石经城跑了一圈,在海拔4000多的地方跑一圈很考验体力(一般人慎行)。当晚宿在石经城藏民(居士)家中。条件较差,却是我们出行中最快乐的一晚… 夜晚,一阵狗叫声之后便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狼嚎声,当晚宿在海拔4100,气压较低,温度零度以下,由于第一次在超4000米海拔住宿,于是大家整晚基本是半睡半醒中迎来新一天的高原阳光…

D5:松格玛尼石经城—德格(阿日扎乡)(宿:德格)
当日上午从半梦中醒来,我们简单吃了些随车携带的零食作为早餐后,便去转石经城,预计11点多我们出发往德格方向,途经雀尔山,海拔5000多。晚上19点多抵达德格县城,计划次日往德格印经院。

D6:德格印经院—八美,往G318方向(宿:八美镇)
5日上午早饭后,我们前往德格县城附近的德格印经院,门票50,只有花花进去看了,当然依达师父作为僧人是免费进入的。里面就是陈放的经书雕版,以及印经的人们,这些场景在进藏片子中已经看过。我们没有进去,我们简单在外面官逛逛拍了些照片后便从德格出来,再次翻越海拔5050的雀儿山,进入G317往炉霍方向,再走S303 往八美镇,计划次日走G318,从新都桥翻越折多山抵达康定… 这又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一天。

D7:八美镇—新都桥,途经九龙往子梅垭口看贡嘎雪山
6号早上从八美镇早早出发,走S215往新都桥方向,而后沿着河谷往就九龙方向,爬升至子梅垭口看贡嘎雪山,然后折返回到G318翻越折多山,晚上9点左右抵达泸定,夜游泸定桥,计划次日返成都。

D8:泸定—成都
从泸定返成都,可以选择走318翻越二郎山往天全方向抵达成都,也可以走省道往石绵方向后,走成石高速抵达成都,我们选择了后者

D1:成都—曾克寺(宿:曾克寺)

4月30日早5点左右从成都郫县出发,走成灌高速往汶川方向,途经都江堰,而后延G317前行,途经汶川、理县,中午约11点半左右到马尔康县,午餐每人一碗素面后,继续沿G317前行,途经观音桥镇,于晚上5点55左右抵达当天目的地曾克寺(壤塘县境内)


出发前,我们装好一车行李,通过自拍神棍合影留念。


30日,早上7点22分,途经汶川新县城,透过窗外抓拍美景,这一天的天气不错。


过了汶川继续前行,偶然间能感觉到山涧的变化,垂直分布带逐渐显现,民居也带有藏区色彩。


停下车来摆拍是作为自驾旅行的必备科目,否则无法实现装逼需求。


从远离城市喧嚣,第一眼看到雪山时,大家都很激动,赶紧抓相机拍照。然而接下来几天的行程,我们大多数都被雪山包围,开始并没有想到会逐渐引发审美疲劳…

30日下午17:54分,我们抵达当天的目的地——曾克寺,曾克寺大管家依达师父为我们献上黄色哈达。

当晚,我们宿在曾克寺,但因依达师父僧房空间有限,只能住下我们其中的两个人,于是米娃卓玛与花娃花花就在寺庙住,我想这也是花娃第一次住寺庙吧,感觉应该会不一样,听她后来讲,当晚还没入睡而我们几个又临时离开去曾克寺佛学院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寺院听着不停播放的佛经乐曲便开始害怕起来。

更糟糕的是,估计花娃前一晚没有休息好,当到达曾克寺的那晚居然跟我反馈说可能有感冒,或也有些许高反,担心会影响到我们接下来的行程。而且还反馈说肚子不舒服需要上厕所,但寺院厕所居然在离寺院一两公里的公路边,开始我们一起开车前往路边厕所解手,但当我们在佛学院的时候,花娃单独给我个电话(那时电话还有信号)说需要紧急上厕所,无奈我从山坡的佛学院跑下公路…夜晚,天黑的可怕,我用手机打开手电模式一路小跑(海拔3800,没有高反,只是有些气喘),跨过多柯河吊桥,穿过公路开着依达师父的帕拉琪回去接她上厕所。

庆幸的是,当晚花娃在卓玛提供当地的红景天泡水,并在次日喝了我提供的板蓝根之后,她感觉好很多,于是也有了我们接下来愉快的旅程!

D2:曾克寺—色达,曾克寺后山拍片(宿:色达县城)

曾克寺后山拍片,下午睡觉,源于欧导相机没电,只能用我相机拍摄视频,午饭在依达师父僧房吃的,有土豆丝、四季豆、莴苣几道菜,虽说是纯素,但我胃口大开,吃了两碗半米饭,也正因为这样,拉了从出发到现在已经三天的第一庖屎…,下午5点22分左右,依达开车,一行五人,往色达佛学院方向前行,晚上8点左右抵达色达县城住宿,计划次日早饭后前往色达佛学院。


去往色达路上,迎着黄昏的阳光,通过手机逆光拍摄效果在手机上看效果很棒,而实际在电脑上浏览的效果却很一般,原因是iPhone 降噪效果真的太烂(搞不懂为什么大家都喜欢iPhone拍照,其实iPhone拍出的片子根本没法用)!


位于前进方向右手边,映入眼帘的便是极具震撼感的喇荣五明佛学院。具有密集恐惧症的如果现场经过时,不建议远观…

经过喇荣五明佛学院后,我们继续沿V18县到西行约20公里抵达当晚的住宿地—色达县 Sertar,我们将在次日折返往佛学院… 这一天从曾克寺出来沿多柯河边的阿两路往南转G317往西,后转V18县道抵达色达县,行程约140公里,耗时约4小时,于晚上8点半左右到达当天目的地。

D3:色达—佛学院—甘孜(宿:甘孜县城)

这一天早上出发的比较晚,虽然我是在早上7点多就起来了,不过依达师父办事后,开车来到我们住的酒店已经十点多,我们立刻驱车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游玩至下午两点半左右出发前往甘孜县城,途经炉霍县,可惜的是这一天没有前往佛学院附近的天葬台看看。留下少许遗憾只为下次还可以再来…


早上8点12分,吃过早餐后看色达县城,天气晴好,天空很蓝


5月2日,上午11点10分,从色达县城前往喇荣五明佛学院的路


前往佛学院的路,车内风景便是美女与野狼… 车外是风和日丽的蓝天白云


依达师父正与门卫商量直接开车上山的事

依达师父与负责门卫的僧人沟通交流,我们希望不换乘当地的摆渡车而直接开车上山,但结果就是无果!我们在那停留了好一会后,无奈最后只能把车开进道路左侧停车场,然后花费约25元/车(五菱宏光)上山。后来想,如果我自己单独前往,我估计会选择直接步行上山,虽然这段路还比较长,海拔约3700~4200之间爬坡还是比较累的。


位于喇荣五明佛学院入口处停车场,当时只能换乘当地的摆渡车上山,自驾车无法进入佛学院。依达师父说,之前这里不是这样子的,至于什么时候开始采用摆渡车的方式进入,他也不太清楚。而据负责门卫的僧人反馈,由于当时山上正在大修寺院等基建工程,而且里面没有更多的停车地,故禁止自驾车驶入,但真正原因或许只有“官方”才知道…


我们这次没有亲临位于色达佛学院附近的天葬台,我们从佛学院山上走下来的时候,忽然传来一片秃鹫的叫声… 抬头望去,我们知道天葬开始了,秃鹫已经集结,将会把人的肉身带向远方,至于带往何处谁也说不清楚,但灵魂一定是异次轮回。


5月2日,下午两点左右,我们从色达喇荣佛学院继续上路,沿V18县道往东南方向接驳G317后继续向南而后折西方向往当天的目的地甘孜县城。

爬升、下降,便是行走在藏区的常态,而每一次的带给自己的风景也各不相同,但总归我们都被雪山怀抱。这犹如我们人类社会始终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般,我们不要祈求去超越,我们更多的要学会遵循自然,在自然法则中学会如何懂得去坦然面对我们眼前的一切…


对面便是新修穿越隧道的新路,我们此次前往时尚未开通,不过我想也快了。

藏区道路所经很多高山都基本在重修隧道,未来行走在其间的的风景也或许会少很多,但我想依然还是那句话,景在路上、景在心中,可说,亦不可说…


送上一张美图,结束了从色达抵达甘孜的路程

D4:甘孜—新路海—石经城(宿:石经城)

上午出发比较晚,预计中午时分我们在新路海露餐,看神山、海子,下午出发前往并寻找我们在《进藏》中的石经城(全称:阿日扎松格玛尼石经城),我们一路沿着河谷前行,途经阿日扎乡,并开始爬升到一片荒芜人烟的地方,看到了我们心目中的石经城。围绕石经城跑了一圈,在海拔4000多的地方跑一圈很考验体力(一般人慎行)。当晚宿在石经城藏民(居士)家中。条件较差,却是我们出行中最快乐的一晚… 夜晚,一阵狗叫声之后便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狼嚎声,当晚宿在海拔4100,气压较低,温度零度以下,由于第一次在超4000米海拔住宿,于是大家整晚基本是半睡半醒中迎来新一天的高原阳光…


甘孜,罗布林卡大酒店,从卓玛、花花所住的三楼房间一眼望去就是对面的雪山,她们说住的好值,尽然是山景房…


早上从酒店出来,我们在甘孜县城街边餐馆吃早餐。

跟前几天一样,我们的伙食均是素食,依达师父早上通常喝粥。我们通常也如此…这些天我们吃得都不多,早晚餐基本会在当地餐馆就餐,而中午基本在车上吃零食。

这一天要走的路,从甘孜县城出发走G317抵达新路海,而后转S217往雅砻江电站方向,在电站下游右转过江,而后便是各种乡道与无名道路。严格意义上讲,我从国内各大地图网站都没能直接找到扎溪卡草原,或松格玛尼石经城这个地名(我一直所信赖的Google才是最可靠的,Google的遥感卫星真心无敌!),这次前往,连一直生活在藏区的依达师父也是第一次听说并到达这个荒无人烟的高原,而位于石经城旁边只有虔诚的居士与守城人…


甘孜往新路海方向,河谷的美景尽收眼底


5月3日,上午11点半左右,我们抵达并进入新路海野餐。


一行五人,从新路海露餐后走出神山海子,继续前行。

结束新路海的露餐之行,我们于下午两点多从新路海出发继续往西,方向石渠,目的地坐标则是我们所需寻找纪录片中的松格玛尼石经城!

D5:松格玛尼石经城(阿日扎乡)—德格(宿:德格)

当日上午从半梦中醒来,我们简单吃了些随车携带的零食作为早餐后,便去转石经城,预计11点多我们出发往德格方向,途经雀尔山,海拔5000多。晚上19点多抵达德格县城,计划次日往德格印经院。

翻越雀儿山,层层叠叠山路,位于几乎垂直的山腰与山脊线上。用欧导常说的一句话:掉下去会连渣都没有… 意思就是说人车将被瞬间撕碎。于是我们看到经过这里的大货车司机开车异常谨慎,甚至说很有驾驶素养,这种素养在我们所谓的大都市都很难发现,因为大家都变得愈来愈浮躁。图下方的工地便是预计2017年开通的雀儿山隧道施工工地。估计那时再也无法经历此次花花说担心的惊险与刺激,而却能领略另一番美景的雀儿山…


大概晚上9点多,我们抵达当天目的地—德格县城,欧导、依达师父,以及我们住三人间,房后山是一座寺院。

德格位于两山之前,两边的山为垂直崖壁,县城街道异常狭小,于是街边的店铺等建筑房屋很多是凿崖而建。如果北上广深等地,因政府当局所说是土地资源紧缺导致高房价的话,那么我想政府当局何尝不可以在西部这种受限于自然环境造成真正土地资源紧缺的房价抬的更高呢?如能把这里也建设跟深圳一样很牛逼,这也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6:德格印经院—八美,往318方向(宿:八美镇)

5日上午早饭后,我们前往德格县城附近的德格印经院,门票50,只有花花进去看了,当然依达师父作为僧人是免费进入的。里面就是陈放的经书雕版,以及印经的人们,这些场景在进藏片子中已经看过。我们没有进去,我们简单在外面官逛逛拍了些照片后便从德格出来,再次翻越海拔5050的雀儿山,进入G317往炉霍方向,再走S303 往八美镇,计划次日走G318,从新都桥翻越折多山抵达康定… 这又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一天。

D7:八美镇—新都桥,途经九龙往子梅垭口看贡嘎雪山(宿:泸定)

6号早上从八美镇早早出发,走S215往新都桥方向,而后沿着河谷往就九龙方向,爬升至子梅垭口看贡嘎雪山,然后折返回到G318翻越折多山,晚上9点左右抵达泸定,夜袭泸定桥,计划次日返成都。

D8:泸定—成都,路遇高速车祸,旅行平安归来(宿:成都)

从泸定返成都,可以选择走318翻越二郎山往天全方向抵达成都,也可以走省道211往石绵方向后,走成石高速抵达成都,我们选择了后者。原因是泸定直达成都高速目前修建中,尚未通车。而走G318往天全方向话说相当堵车,欧导反馈说他之前走过一次就再也不想走了。

省211线,上午11点半左右,泸定往石棉方向,话说这里的橘子异常甘甜,于是我们停车购买。此次花花出资请大家吃橘子。
从泸定返成都方向,大致有两条线路:其一是走G318线(很堵),经二郎山到成都(成汶高速);其二是走S211线抵石棉,后走G5,G94高速往成都。
成都直达泸定高速目前修建中……

5月7日,此次从成都出发旅途中的第八天,我们上午12点多抵达石棉,我们先去洗车,而后下午13点左右,我们停留在县城街边一家餐馆吃饭。话说此次照片中又缺少欧导,估计他是去接打电话了。自从入藏区以来,每天好像都需要汇报什么(不限工作),主要是跟家里领导汇报…这其中还出现过一段小插曲,回头再叙。

途经腊八斤大桥,话说这是“连续刚构世界第一高墩”大桥,我们在此路遇一起交通事故,还比较严重。一辆大把估计因车速过快来不及看施工路牌切换至左侧车道行驶,直接撞上路中间护栏,前悬架已彻底报废!

交警在给司机拍照,此事故司机本人全责,这是跑不掉的了。但反过来想,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说施工方是否也有不可规避的责任呢?

前悬架彻底报废的大巴车,每一个表相背后一定有其原因,因缘(因果关系)而已。有时我也会在想,因果关系必然存在,但很多时候也“一切自有定数”,享有幸福的同时必也经历苦难。因为有罪恶,我们必然须行善。

下午18点左右,我们平安抵达成都,并在藏族街找了一间藏式餐厅坐下,吃烙饼、酸奶。我们从成都出发,然后回到成都,次日修整后我们便将各回各方,该做旅游的继续做旅游、该从事搬砖的继续搬砖,一切都回复至初始状态。一段旅途只是一段经历,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段经历构成,没有所谓的结果,只有过程!

 

主题篇

成都印象

以前也去过成都,不过只停留在机场,没有感知过成都的市井生活环境。这次因为旅行,我们决定在成都集结出发川西。因为我29号上午便抵达成都,所以约有大半天时间可以让我体验下成都的城市生活。

这次成都之行,我大该逛了三个地方:宽窄巷、锦里、九眼桥。宽窄巷是在29日抵达成都后,有约半天的活动时间,于是我一人前往走了走,商业化还是很浓郁的。而锦里与九眼桥则是在7日从藏区返回到成都后的晚上逛了逛,随行的有欧导、花花,我们仨在锦里一进一出走了一个来回,人很多,毫不夸张的讲,如果有紧急突发事故,发生踩踏是少不了的,而后我们各自拿着杯咖啡往九眼桥方向,那是欧导推荐的所谓有好酒吧的地方,而其实那的环境依然不满足我的期许。夜场酒吧氛围太浓烈,而不是我希望的小清晰安静的咖啡、酒吧。

与之前我对成都在脑海中的理解有些许不同,成都空气也异常糟糕,这点是我没有想到的。更糟糕的是成都的交通,真叫一个乱。走在路上完全没有安全感,开车的司机,不管是出租车还是私家车,横冲直撞的不在少数…

而与我脑海中对成都理解上一致的地方便是,此处的文化底蕴还是有的,当然还有满大街的漂亮成都妹纸,说起正宗的成都话还是嗲嗲的… 当然说话是嗲,但性子却很多都是典型的女汉子,这其中也不排除我们同行的米娃卓玛就是其中之一!


从抵达成都的第一顿晚餐开始,便开始了我为期一周的素食生活,甚至我们车上的零食也都是素食食品。

曲珍爱情扎萨故事

19世纪中叶,西方许多传教士、旅行家都慕名前往西藏,一睹这片神奇的高原世界之风光。

某天,法国青年画家伊德・阿贝尔,专注描绘高原的风光,突闻一阵香味,随着香味方向,他眼睛定格在一位如若天仙的藏族姑娘身上,悄悄的跟随姑娘,随后,见姑娘把手中篮子里的饼布施舍给沿途朝拜的信徒们,并为他们的茶壶注满藏茶,当然她早留意到阿贝尔,也少不了他一份,谁知一面便是永恒,相爱后一年,鸦片战争爆发,迫于政治压力,阿贝尔离开了中国。离别之际,他为这位叫曲珍的姑娘画了幅肖像油画,曲珍亲手为他做了99块青稞饼道别,从此两人便天涯咫尺,咫尺天涯地唯守离别诺言。

阿贝尔走后,曲珍姑娘一如既往的卖青稞饼和藏茶,不同的是多了一副油画的陪伴和对天的那一边的遥望。

阿贝尔回到法国,仍专注于画作,不同的是身旁总放一壶藏茶,和对海那一边的思念。

岁月镶刻了这段深情也成全了这份真爱。10年后,阿贝尔回到初遇曲珍的那片草原,如约把曲珍接回法国南部小镇,不久他们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相互传颂,原本宁静的小镇多了一份甜蜜幸福,故青稞饼又名爱情扎萨。曲珍爱情扎萨店的客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同时,一位帅帅的画家,一支笔,一张画板,记录着这一幕一幕,相望一笑,满心欢喜。很多情侣也慕名前来品尝以祈爱情圆满长久!

曾克寺

我们第一天从成都出发,沿317国道驶往壤塘县城方向,途中经过了一座藏传佛教寺庙,这里有五座高耸的米勒佛塔,同时还在修建一座经堂,而寺庙旁边就是xu07道路(桑珠路)与多柯河。依达师父带着欧导他们专门登上9层高的米勒佛塔转塔(恐高者勿行),我负责拍片故没有机会转上几圈…

曾克寺属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克喇嘛晋美俄赛受第十六世噶玛巴的嘱托,在此地建立起一座九层的米勒塔,被称作曾克寺。后来曾克喇嘛又修了一座噶举派的“那若六法”闭关中心,很多修行人闻讯而来,曾克喇嘛为他们灌顶,传法。渐渐地曾克寺兴旺起来。

现在曾克寺的石刻藏经堆有四座,大小转经筒513个,听依达师父说这里的是藏区拥有转经筒最多的寺院,每天早中晚都能看到寺院的僧人、居士在此转经。另外此处活佛、堪布、修行师、经师、喇嘛、扎巴、居士等的住房共有239间(我目测估计不止这个数)。


曾克寺年迈的僧人


原本以为寺院的饭菜将是清汤寡水,结果任我没想到的是,虽然都是素菜(青菜类),但却相当合我们口味

关于寺院的饮食,后来听米娃卓玛说起,依达师父或许为了适应我们的口味,所以做菜时也特别注意,当我们当天下午5点多抵达寺院时,就已经准备好了口渴饭菜,有莴笋、干煸四季豆、香辣土豆丝等… 驱车劳顿一天,瞬间感觉胃口大开。 后来也证明,我在藏区吃得都比较多(在城里我顿顿感觉没胃口吃东西)。


这位就是为我们准备晚餐的师父,当时有介绍名字,可惜对于藏名我没能记住…


4月30日晚上19点36分,依达师父开车带着欧导与涉水前往位于曾克寺往北几公里处的阿育王塔遗址。

我们抵达曾克寺当天,虽然是晚上时间,但天空依然透亮,于是前往位于离曾克寺河对岸不远处的阿育王塔遗址。该地开阔,依山而建,当前只有经幡舞动,还有一些玛尼石堆及当年的经堂所留下来的遗迹。依达师父说,他期望能有居士一起,出资把这里重建,重修一座经堂,让外来的居士们可以在此修行,也计划建一座学院,让众僧可以在此学习佛教、技术(如:制作唐卡),还有汉文化(包括英语)等。

阿输柯·孔雀(梵文:अशोक मौर्य,IAST:Aśoka Maurya,约前304年-前232年),常被简称为阿育王(अशोक,Aśoka,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频头娑罗王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也带来佛教的繁荣,后世称为佛教护法。

阿育王是印度伟大的国王之一。阿育王作为佛教徒大力宣扬佛法。他禁止无益的杀生,为平民建立医院,为旅客建立休息的场所,对贫民施舍,并且亲自朝拜佛陀的圣迹,建立了许多佛塔。据传说,阿育王在位期间 ,共建造八万四千座佛塔。在他即位第17年,在华氏城由帝须长老举行第三次佛教结集,使佛教成为了印度全国性的宗教。他还向周边国家派出许多传教团,使佛教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 来源:维基百科

有关阿育王的科普,在维基百科看到了一些资料,原来是个印度人。另外也有一部《阿育王》电影,有空可以看看。

喇荣五明佛学院

我们是从成都出发的第三天(5月2日)前往色达县城住宿。由于前一天从曾克寺出发较晚,预计下午5点多才出发往色达方向,途经色达的喇荣佛学院,从公路上看到右手斜对面山坡上的红色房子甚是震撼,如果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建议不看。由于当时天色已晚,于是我们一行人继续行驶至前往约20公里的色达县城住宿,决定次日再折返上山去逛佛学院。


喇荣五明佛学院行走线路图


即便进入位于半山腰的学院停车场后,继续前行也是一路爬坡(海拔约3700~4000),气喘,建议初到者悠着点。

前往佛学院建议赶在淡季最佳,据当地藏民反馈6、7、8月份人太多,甚至前往的路上会出现堵车,只因此地名气太旺,而且达到喇荣五明佛学院门口时还需换当地的五菱宏光作为摆渡车上山,这个之前没有的。我们依达师父与当地的小僧人苦口婆心说了半天也不让自驾车上山(好歹依达师父之前在佛学院也是有地位的人),于是我们只能把自己的车停在门口停车场,然后花费25元换一台五菱宏光前往。


在佛学院坛城,看见一中欧传教士与其随从,正从远处走来…

前往佛学院需要准备的东西不多,无非是带好墨镜、遮阳帽,有头巾最好,至于相机最好带一支长焦,广角也必不可少,当然广角最好跑远一些,否则近处拍摄出来的照片只会框入各种电线等杂物,效果不太震撼。而长焦则可以抓拍一些人物(僧人)及建筑细节。另高原阳光充足,拍摄时最好将曝光补偿降低1~2档,以便防止过曝,保证拍摄效果,这是我采用相对保守的拍摄手段。


坛城

新路海的景


从Google卫星地图看新路海,几乎垂直耸立的雪山下便是海子,神山通常与海子相伴因此更具魅力。

石经城的路

前往石经城的路,曲折难进,从S217穿过雅龙河就一致沿着001乡道前行,直至爬升值海拔4300的扎溪卡草原,此地荒芜人员,唯有留在石经城旁边的守城人与虔诚的居士。开始前往石经城之前,在此先科普有关松格玛尼石经城的故事。

松格玛尼石经城是藏区、甚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玛尼堆,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行看到的规模有近百米长宽,高约十多米(而据说这个石经城地面有多高,地下就有多深,真正的塔顶已逐渐沉入底下,进入石经城内部,可以看到地面露出的一块石头,话说这个才是真正的塔顶),相对方正的石经城堡。

石经城的传说

有关石经城的传说有很多,而且至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只有当地人的口口相传,而流传最多也被当地人传承的就是有关格萨尔王的故事。相传扎溪卡草原是格萨尔王的故乡,当时为了替战死疆场的士兵超度灵魂,将士们在此垒了一个玛尼堆。后来老百姓纷纷来此朝拜,并用玛尼石堆积成玛尼堆,并且越堆越大,越垒越长,最后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松格玛尼石经城。

还有一个说法,这是我们同行的依达师父与在此守护几十年的守城老人那了解到的。据老人描述,在格萨尔王去世后,他的两个部下让神鹰叼着金碗飞向天空,金碗掉在哪里,就要在哪里为格萨尔王一夜间建一座石经城,古老的石经城在一夜建成后,后来下沉到地下了,现在这个是在下沉的古石经城上用1300年不断刻,不断垒出来的。

有关石经城的影像片段,建议大家可以看看“非凡之旅《进藏》”这部片子,里头的讲述还算比较明晰,听着这些故事或许会带给自己很多的震撼…

石经城的夜

晚上8点半左右,依达师父正与当地藏民居士交流,估计在打听有关今晚住宿的问题,因为天色已晚要出此地是不太可能了。而顺着藏民手指方向便是我们今晚的住地,位于石经城往东的一片藏民的棚屋区…

天黑,气温骤降,手机无通讯信号,偌大的扎溪卡草原只有我们仨,山上有狼叫,远处的藏族村落藏獒吠声一片,不敢靠近,于是在这海拔4300的扎溪卡荒芜之地等待救援。这便是我们来到位于扎溪卡草原松格玛尼石经城的第一夜,孤寂无助却终生难忘!

初到石经城的那一夜我们三个小伙伴真的成了被等待救援的对象,当时我们的手机都没电了(有电也没信号,联通完全瘫痪,移动在我们此次所经过藏区也几乎没有,即使偶尔有但断断续续),而我带着两部手机,就剩iPhone还有一些也快关机的电量,被我用来闪光灯自拍。不过我觉得是值得的,这样才留下这个片子本身效果不好却很值得留念的照片。拍照后,我们的依达师父与卓玛从远处开车过来,我隐隐约约看到像是车辆的灯光,便打开手机手电筒模式并高举摇晃,这样方便他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方位。

这一夜过后,花花便又作了首诗… 我说,所谓诗歌就是把一句话分行写,这观点对于文人花花来说很是不屑,不过有关石经城的夜,我觉得引用来自文人@花花同学的一首诗歌《石经城的夜》来表述却再合适不过。

石经城的夜
是古老的唐蕃古道把你牵引,穿越北川的无人之境,来到这清绝尘嚣的扎溪卡草原上。
你惊叹这艰辛的每一步,真想就这样留着做一个坚定的守城人。
海拔四千二百米,你堆积的图文印在山石上,格萨尔王的传说让你的神秘更贴近云朵。
听说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都有你的身姿,
也许真的不知道如何像当地的人匍匐在你昏暗的周围做一个虔诚的朝圣者。
只能把这不眠的夜留给这美丽经年的松格玛尼石经城。
—— 花花

这便是为我们一路开车抵达目的地的依达师父。在我们进入屋子之前,炉子里的火已经生好了,
并且在烧着水,可以饮用、洗漱。

刚进入屋子,花花本想在炉子旁,原因是认为那更暖和,而该床位靠近窗户可能更冷。于是,依达师父便说他睡那比较合适,这样他可以在我们躺下后为炉子里添加牛粪,以便炉火不熄灭而持续燃烧,保证屋子里暖和…

当我们从车子上取出行李拿回屋子,房东便携人一起搬来了很多被子。因为这里晚上很冷,于是我们平均每人有三床厚实的被子。开始依达师父说,这里的味道有点大,环境有些差,而事实当我们进入屋子,大家都感觉还行,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即使来自大都市的,较为讲究的时尚美女花花童鞋也能接受…

而此时此刻的我,一脸疲惫…欧导提议我们今晚出去拍星空,我却压根没有了兴致,这也为我在此留下了拍摄的遗憾!


依达师父,开车累一天了,也开始铺床睡觉。此时应该是晚上10点接近11点范围…依达师父通常睡觉前会打坐一小时左右,受寺院与出门在外的活动影响,打坐时间不等,正常来讲打坐时间据说大于一小时…


睡觉前,来一张大合照再合适不过(师父+四娃,有点西天取经的感觉),这便是我们在扎溪卡草原(松格玛尼石经城)的夜。

这样的旅行,让我们充实而快乐!而在大家睡下后,依达师父则多次起来往炉子里添加牛粪,因为担心炉火灭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寒冷。而事实是,话说当晚我们开始睡下时都感觉到很热,甚至将上一层被子稍微掀开透气,而且屋里有炉火,倍感干燥,我甚至睡着前连喝两小口水(瓶中水不多了)。

石经城的晨

有关石经城的早晨,映照这扎溪卡草原的第一屡阳光,我想可以从欢乐照开启这一天的主题…


左侧为藏族大龄待嫁姑娘、中间的是来自中欧的传教士、右侧为涂抹护手霜的城里美女,大家齐聚一起发现牛粪会在炉子里爆炸这一重大现象…


中欧传教士欧导说,事实证明高海拔地区玩遥控飞机是不靠谱的…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简单来理解就是现在出版印刷厂,在我查阅一些资料发现,当年要建一个印刷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后这样通过雕版印刷并持续传承下来直至当前社会的印刷厂不多了。这也许就是值得去看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精神让这里的人持续的坚持最为传统的技艺。当然,大多数人或许会联想到——信仰、虔诚!

旅行回来后得知,原来欧导计划的去德格印经院,不是为了看印经院,而是为了体验去德格需翻越雀儿山的美景与惊险刺激。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雀儿山的险峻美景… 有关雀儿山的介绍稍后继续。

“德格印经院”又称“德格巴宫”(Tib. Dege Parkhang),意思是印经版的房子。它位于德格县更庆镇欧普龙沟口,全名“西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该院于1729年(清雍正七年)由德格家族第十二代土司兼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来源: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欧普龙山,为藏传佛教印经中心之一… 清雍正七年(1729年),德格土司却杰·登巴泽仁在其家庙贡钦寺内另建佛殿,刻版印经。其子杰色·索朗贡布继位后,再扩建,为德格贡钦寺印经院。

贡钦寺是萨迦派的主要寺院。其印经主要为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以及《续部全集》和《修法大全》、萨迦派的《道果释义》、宁玛派《续藏》、噶当派《父法子法》、觉囊派《百行论》等,还有本教的《黑白花龙经》。该院最早刊刻的《三体合璧般若八千颂》为所藏经版中的精品。此外还收集刊印了著名的《德格版藏文大藏经》,闻名于世。 —— 来源: 维基百科

雀儿山

准确说,我们这一次旅行翻越过两次雀儿山垭口(海拔约5100),第一次从甘孜往德格方向翻越,第二次则是次日折返时翻越,很荣幸在雀儿山隧道即将开通的前一年能够翻越雀儿山垭口,让我们领略到山峰雄姿美景,我想等2017年再前往时,估计直接穿越其隧道,便无法体验翻山的乐趣与惊险刺激,更无从看到和体验垭口的风景与生态。 而这次制定前往德格印经院的行程,其目的尽然就是为了可以翻越雀儿山,话说这是一座连云雀也无法飞跃的高山。迂回山路,垂直海拔,行走在山腰往下看深不见底,用欧导的话说,如果掉下去会摔得连渣都不剩(人车瞬间被撕碎)…

雀儿山(藏语称措拉,意为大鸟羽翼)是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一条山脉,属于横断山脉北部沙鲁里山的余脉。雀儿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呈西北东南走向,北衔莫拉山,南接沙鲁里山。同名主峰(藏语称绒峨扎峰)位于山脉南段,海拔6168米。由于主峰突兀于周围十座5500米的群峰之上,显得主峰特别高峻挺拔,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就从主峰北坡穿过,该路段有川藏线“第一高”、“第一险”之称。雀儿山隧道于2012年9月动工,预计2017年底建成通车。—— 来源:维基百科

翻越雀儿山
碧蓝的天空下,白雪皑皑——
据说,这儿连云雀也飞不过去。
这是我走过的最艰险的道路,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云朵。
—— 花花

子梅垭口

你是昨日的贡嘎山
我只是孤独的爱你
这乌云密布又层层被洞穿的贡嘎山
子梅垭口堆积的云团是你心中盛开的洁白花朵
那片茫茫雪白影射的背后有你深藏不住的真情。
—— 花花

 

归来篇

计划8号返回成都直奔机场返回城市生活工作的我们,在我的建议下提前至7号返回成都,我希望在这个城市有个过渡与修整。而8号晚9点半的航班被取消,改至22点20分的航班,后又晚点至23点才飞…当我回到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城市羊城,已经凌晨1点多,而最终回到住地已经凌晨4点。虽然是凌晨,但城市的环境依然给自己带来一些窒息与压抑。

诗与远方

最近关于诗和远方在网络很火,原话出自高晓松的词曲,许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而这次,我同行的大学同学 @花花 在出发前写了一首诗,于是,我依照这诗歌也改编了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我想还是那句话,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FUCK GFW!)

这一天,我决定去西藏

你看 那长长的 蜿蜒崎岖的每一段山路
一生中 这也许是最好的时刻
相隔千山万水 我俨然感觉到 那冥冥之中的缘分 悠长而久远 然而她已经来了…

—— @涉水 于广州 2016.04.19

此次行程已然结束,我们同行的几个人也将各种回到自己的所属地,该搬砖的继续搬砖,该撩妹的继续撩妹… 因为要离开了,于是我们在回到成都的那一晚,晚餐后便与欧导、花花他们一同出来逛逛,先去了锦里(商业化很浓的地方,个人不太喜欢)本想找个小清吧坐坐,结果发现都如夜场酒吧般的风格,并不是我想要的,于是在附近买了杯咖啡后,由欧导引领我们去九眼桥,他说那里有很多酒吧。于是我们前往…


我们此次计划旅行要带上吉他的,不过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没有携带。而事实也是对的,因为即使带了我们车上也放不下这么一个大家伙…然而,装逼需求一直都存在,于是在成都的酒吧生活中,我们实现了这个需求与愿望——“远方不仅有诗和田野,还有吉他与音乐!”

说到旅行中的音乐与吉他,其实并不完全为了装逼,我觉得旅行与音乐是完美的组合。最近民谣教父李宗盛拍摄一部New Balance 110周年纪念短片「每一步都算数」,商业目的是NB的品牌营销,实质讲的就是人在旅途中每一步音乐之路… 这让我不得不承认,其实情怀还是“值钱”的!


失意小青年@桃子,在喝的晕晕乎乎后与我们合影,也结束成都的酒吧生活

到了那个地方之后才发现,也完全不是我期许的风格,很商业化,各种拉酒客,这个是我极度反感的环境,不过很幸运,我无意中发现几间酒吧旁边有一个藏式风格的,走近看发现酒吧的人不多,没有大口喝酒的,反而有一位吉他手在悠闲的拨弄着琴弦。于是我们进去了,我觉得这个稍微符合一点点我的格调!

缘起缘灭

回到城市日常的生活环境与状态,让自己心态开始大调整,这里的天空雾霾、空气污浊、交通堵塞,在藏区我曾说,个人不喜欢城市的最大原因还是生活的成本过高(环境、物质、时间与精力),这也许就是这个所谓快节奏文明社会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直观感受。

花花说,看,成都这么大,路上都能偶遇到依达呢,缘分真的很奇妙。此次旅行真的让我成长很多,谢谢你们一路照顾和庇护,期待下次还能与你们同行。爱你们…

我说,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因缘让我们齐聚一起翻越高海拔垭口,感受自然的力量,体验自然的生存法则!我们有惊无险平安归来,也特别感谢依达师父精湛的驾驶技术与付出!海拔4300的扎溪卡高原草甸的200米冲刺跑,也证明自己的身体状态还行…

跟花花(花娃)吃完此次旅行中的最后一顿晚餐,我们酒店取出行李往机场方向,也证明我们这次旅行真正结束了。我告诉花花,也告诉我们同行的一群人:卓玛、欧导、依达师父,这次我们因缘分而相识相知,如今我们也因缘分相离相别,缘起缘灭即在瞬间。

送走花花进入安检,我找了个地方喝着咖啡,这次的旅行分别突然带给自己些许酸楚,我甚至跟大家说,此时此刻泪珠滑落,不是男人却是有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识却是缘分到来时,轻轻的我们各自离开,回到原本属于我们各自的所谓的文明世界,不知何时再挥衣袖重相见… 我没有哭,旅行后的分别带给自己内心的酸楚却比哭更难受…

期待有缘再相逢,一起旅行浪天涯!

 

1 「醉氧」小科普
「醉氧」其實就是「氧中毒」,同高原反應一樣,也是人體正常的生理反應。雖然對人體的危害遠不及高山反應大,但如果不注意,也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這些狀況根據高原活動時間、到達高度的不同,程度和持續時間也不一樣,一般1-2周可自行消失。初上高原的人都有一種代償反應,即血紅蛋白增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久而久之,人體對高原缺氧環境產生了一定的適應性。從高原來到平原地帶,又產生了一個從低氧環境到常氧環境的變化,機體原來對高原的生理適應成為過去,「歷史任務」已完成,就會逐漸地解脫或消退。這一變化就是所謂 「脫適應」。這種「脫適應」反應,可能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癥狀,就像喝醉了酒一樣。個別人因體質原因,血液、心、肺等生理異常參數,恢復到平原值后還會繼續下降,甚至低於平原值。有些人在平原連續居住兩年後,還會出現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緩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動脈高壓逆轉等癥狀,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後果。對於這種情況無需驚慌,因為短期旅遊后產生的「醉氧」一般不嚴重,醫生建議,「回來休息幾天再工作,就能恢復。」另外,有條件的遊客可以「循序漸退」,採取「台階式」撤離高海拔地區,有助於緩解「醉氧」。

 

原创游记,请勿转载!

回来后,很长一段时间在重复看着《非凡之旅 进藏》这部片子,其中有一些台词很经典。

远离都市是城里人的梦,但走上这条路才发现,城市一直在延伸,总也走不出去。

很多没有去过西藏的人想进藏,进藏以后难受了很多天,等熬过来了,回去的时间也到了,到家后很多人还想再去,这似乎成了一个定律。那么多穷山恶水,那么多危机四伏的道路,那些缺氧的痛苦,那些彻夜不眠。爱西藏,是爱那里的山,还是那里的人,谁也说不清。

释迦摩尼不希望我们在舒适的生活中堕落,而是希望我们学会节制。他告诫我们,要去领悟受苦的道理,因为苦难无处不在。生、老、病、死,都是苦难。生命的道路上,每日都充斥着不幸与苦难,苦难也存在于违反我们意识的许多事物之中,存在于我们没有满足的欲望之中。这是释迦牟尼教导的真谛,也是接受苦难的道理。

你我都不是佛,喜怒哀乐,贪得无厌,吃喝嫖赌,执迷不悟。佛法是佛用的,佛法不适用你我的生活。但是简单地印佛经,是简单地为了来生能幸福;简单地不作恶,是简单地敬畏必然而来因果报应;简单地忍受整年磕长头般苦难 ,是简单地认定能让亲人少些苦难。这样简单下去,再简单下去,脑子没弯儿了,手脚有劲儿了,山顶慢慢低于脚面了,未来就在眼前了。

你我竟然像山、云、湖水和星空一样,一直在老去,一直在变化,一直没问题,再简单下去,再这样下去,你我都是佛了。

很多没有去过西藏的人想进藏,进藏以后难受了很多天,等熬过来了,回去的时间也快到了,到家后很多人还想再去,这似乎成了一个定律。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什么东西如此吸引着人们呢?那么多的穷山恶水,那么多危机四伏的道路,那些缺氧的痛苦,那些彻夜不眠,都无法阻止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走进西藏。爱西藏,是爱那里的山?还是那里的人?谁也说不清楚…

进藏的收获不是大美的风光,不是奇异的民俗,不是缺氧的感受,而是我们的意志又磨出了一层茧。我们还能继续扛,大家在不断地进藏中,变得更独立,更果断,更坚韧,更乐观,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发现了从未见过的自己,每个人也都看到了未来,这才是进藏的意义。

坛城的外在意义是佛和菩萨安住的净土宫殿,也是世界和宇宙的缩影。在制作过程中,每个步骤都是按宗喀巴时代留下的仪轨进行的,不容许有任何差错和改变。

有关坛城的制作: dazhong2486.lofter.com/post/7d8e9_26af63a

评论已关闭。Comments are turned off for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