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评腾讯:解密腾讯的中年危机(转)

本文作者为互联网老兵 徽剑 ,是他对腾讯公司现正面临的众多问题的讨论,不只是批评更多是思考,组织成为八评腾讯系列。RTdot整理来自网络,版权没有。

众所周知,腾讯是深圳也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深圳企业界的明星。 徽剑 自个在深圳混了这么多年,想没关系都不可能了。很多年以前,那时腾讯还只 有几十号人,跟马化腾有过交集。可惜的是,后来腾讯做大了,徽剑当年所在的公司关门了。也曾经跟RTX的开发负责人对骂过,一火之下,把他从QQ群清理 了。还跟小企鹅造型的设计者经常一块到处闲逛。

还多次帮腾讯说过话被人说成拿过腾讯的好处之类等等,很多年前在写《中国互联网十八摸》时写过腾讯,现在看来很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般了。也看过别人写的,总感觉有点猎奇。这次想梳理下腾讯,想深入挖掘一些东西。

这次用八篇博客文章来从八个角度分析下,想写深一点,而不是一种猎奇。

八评腾讯之一:腾讯的追随战略可以走多远?

众所周知,腾讯喜欢“抄袭”,被大家也骂的不行。就连腾讯的内部人士也承认,腾讯不喜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是更多的倾向于跟随,哪怕这种跟随的做法会遭来业界的种种非议。不过从商业角度来说这有个名词“跟随战略”。

我们都知道,面对残酷的市场环境,各种机会的不确定性,使创新的风险增加,第一个吃螃蟹的很容易成为先烈。而作为一家企业,都必须考虑规避风险,考虑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做追随者可以有效规避风险。

通常采取跟随策略的企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试图通过创造性追随先驱者,但同时又对其策略和自己的优势加以分析,在做出有变化的追随,成为行业或区域市场的 主流;一种是无奈的追求,受制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总体实力,选择跟随策略成为市场的补充,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偏安一隅。这些通常都是中小型企业或非重点市 场采取的竞争策略,像腾讯这样大型企业采用追随战略的,在传统企业中确实少见。

通常对于一个新产品,没有人知道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是什么样子,再者开拓者一般都着迷于自己的技术,忽视顾客的深度需求,所以开拓者的产品往往和消费者 的需求是有差距的。比如,价格太高、使用不便、性能的缺陷。而快速追随者可以在开拓者推出新品后,对消费者的反馈做出迅速反应,对产品加以改进,然后先于 竞争对手推出真正符合或更加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

在追随战略上,腾讯的QQ农场是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有人这样评价:“QQ农场就充分考虑了自己的消费人群并进行准确定位,在游戏功能上,QQ农场去除了更 多复杂的游戏部分如奴隶买卖,充分借助自己现有的QQ用户群,QQ用户只需从QQ上导入程序即可,无需其它任何手续,这样让QQ农场成为非常简单的休闲游 戏,即使你是一个从未玩过游戏的人,也可以很快的学会。在玩家之间的互动上,QQ农场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鼓励QQ好友之间相互邀请增加玩家数量,提 高在线时间,这样QQ农场让玩家自娱自乐的同时,更成为一种和好友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这一点是开心网所不具备的,它的更多的玩家之间是没有相互关系的。如 此这般,QQ农场迅速成为好友之间的很时髦的沟通话题。”

我们留意下,不难发觉。腾讯采用追随战略,是有他根本的原因的。腾讯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相信所有人回答都是相同的,即拥有数亿QQ会员。这样一来,任何应 用其实都可以是为对QQ会员的一种服务。任何一款创新的应用,如果他在中国大陆真的有市场的话,那么拥有数亿QQ会员(几乎是所有网民都是QQ会员的情况 下)里面,必然有一定的需求。那么腾讯为什么不做这一件事呢?

在徽剑看来,如果腾讯仅仅只是一个抄袭的企业,那么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取得像今天的成就。一份调查显示:“最大的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是16%,第二名的投资收益率是6%,第三的投资收益率是-1%,第四名的投资收益率是-6%。”

所以在成熟的市场,追随策略不是生存之道,但是对于成长迅速的新市场,变化无处不在,快速追随者合理运用追随策略经常会后来居上,代替开拓者成为行业新的 领导者。所以,当你无法做到创新和领先的时候,当你看不清未来方向的时候,可以看一下领先者,考虑找个模仿对象,用跟随策略一样能获得成功。

不过虽然在追追随战略上,腾讯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追随战略中极易出现的战线太长弊端也出现了。

追随战略有两个度极难把握,第一个是什么时候开始追随,进入早了市场尚未启动,甚至某项应用就是没市场的,也就是本来没必要追随。而进入晚了,机会已经丧失,或者需要很高的追随成本。所以往往追随者,都是容易犯过早进入的错误,这点在网摘上面大家都犯了错。

第二个是追随的力度问题。因为是追随者,往往先驱者的成功和失败都容易使得追随者在认识上犯错误,先驱者的成功不等于追随者一定会成功,先驱者的失败也不等于追随者一定会失败。正是处于这样的担心,追随者不敢“豁出去”地追随,从而一点点丧失很多机会。

我们可以看到腾讯做了很多追随产品,或者也可以说腾讯所有产品都是追随产品。那么让我们来数数那些是目前看来追随错误或者说追随力度不够的产品。

  • 例如旋风下载,这点明显是追随迅雷。但是就目前看来前途堪忧,下载对于迅雷公司来说,是核心业务,整个公司几乎所有产品都是围绕迅雷下载来做的。而腾讯豁 不出去,这样一来旋风下载速度上、资源上都无法跟迅雷下载相提并论。特别是由于下载资源的知识产权敏感性,腾讯作为上市公司,没法像迅雷那样放得开,虽然 迅雷这几年为了上市收敛了很多,但是两者确实是不同一个级别的。
  • 还有QQ电脑管家,这点是模仿360、超级兔子等的,我们看到的是很多人在装了QQ电脑管家的同时,又去装了360安全卫士、超级兔子之类。究其原因,是因为QQ电脑管家功能并没有突出的地方,甚至还不如先驱者,用户理所当然不使用。
    有人会说,腾讯搞的很多产品是储备,将来一大力推肯定火。我们不能排除腾讯很多产品没有出全力去做,但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在哪里,只要你的产品出来,你不大力推,其他人也知道了,其他人也会不断改进,不断创新,除非你指望别人犯一个起不来的大错误。

腾讯的跟随战略,成功的部分也很明显:

  • 第一类,基于好友关系的产品,例如好友交互的例如开心农场,这种产品只要一推出,由于好友间的相互关系,互相交流,很容易火起来。
  • 第二类,非常简单的产品,这里说的简单,是指相对用户来说。例如新闻,只要腾讯愿意,海量的QQ用户在线,一推消息,很容易把网站新闻内容推送出去。

除此以外,腾讯的追随产品基本上都很差。例如腾讯拍拍,很多人也是说腾讯不努力推,其实不然。

首先拍拍不是建立在好友关系上的,QQ在这里只是个通讯工具。其次拍拍不是非常简单的产品,电子商务从平台角度来看。其实是不存在粘性的。客户忠诚的是最 终的那个产品品牌,而不是你的平台,例如我要买壳牌润滑油,无论是京东,还是卓越,还是淘宝,还是拍拍,都不会影响我买最终的这个产品的,那么QQ好友间 的人脉并不能带来多少实际的作用。

腾讯现在追随战略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战线太长,而且是越来越长,其结果是面临更多的竞争。以游戏为例,虽然腾讯游戏名列前茅,但是我们仔细看看这些年来,腾讯游戏的收入,占整个中国游戏行业的比重越来越低。

也许你会再说,以如今腾讯QQ在客户端上的绝对优势,腾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难不成功,包括此前推出的QQ邮箱、财付通、QQ医生,乃至新推出不久的QQ 微博以及QQ团购。无论是什么样的产品,只要能够跟超过5亿的QQ用户沾上边,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大半。但是我们要知道在体育运动中有个十项全能项目,有 短跑、中长跑、跳等,但是从来没见到哪个十项全能的运动员,能够在单项上超过同级别专攻单项的运动员。

实际上QQ平台的已经负载过多,从而使得其新开业务显得乏力。同时大量追随失败或者说追随效果不明显的产品,大量挤占腾讯资源。而腾讯又基于所谓满足部分用户的思路,不去做减法。显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块将会对腾讯的公司形成巨大的负担。

徽剑在这里总结出几点:

其一,首先你在中国传统互联网中,避免去做基于好友的简单交互,这点上你永远无法跟腾讯竞争,除非你是在非常独特的某个领域。就算你做大,腾讯要抢你,是分秒的事情。如果你是简单交互的应用,建议去找腾讯合作。

第二,如果你做了先驱,那么你要尽可能创新,不要怕腾讯追随,就怕你不创新。这点有先例,例如网易邮箱本来是中国最大的,但是多少年来,不思进取,结果 QQ一推出企业域名邮箱,基本上断了网易后路。开心网一开始也很好,后来又不做创新,而是搞简单的基于好友的交互,腾讯一上基本上又没戏了。在这点上应该 学迅雷,虽然没上市,至少年收入十几个亿,腾讯短期对迅雷是没什么威胁的。

第三,追随不丢人,先驱也未必永远光荣。如果你是先驱,你不继续创新,肯定会被淘汰,就算你是追随,只要你在追随过程中创新,一样能超过先驱。

一句话,中国互联网的企业,死在腾讯的追随上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倒在自己缺乏创新上。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与时俱进,日新月异才是正道。

第四,如果腾讯要死,在徽剑看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越来越多的“低效”追随产品拖垮腾讯,被别人的不断创新拖死。

八评腾讯之二:QQ企鹅脑袋上的那把运营商之剑

腾讯的成功应该说离不开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想当年腾讯把投资人的钱烧的差不多的时候,正是中国移动的SP服务推出,一下子救活了腾讯等一批互联网企业。也正是因为跟SP的合作,腾讯在规模等服务上一下子就走出了一个新的天地。

当2005年后,中国移动反应过来的时候,腾讯已经做大,有了谈判的能力。2006年底,中国移动调整SP服务政策,腾讯被迫取消了移动QQ业务。当时该业务可通过短信开通,用户手机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即可与好友聊天。

移动QQ被取消后,腾讯代之以手机QQ业务,用户需下载客户端到手机上才可正常聊天。当时究竟是什么情况,导致中国移动高层做出调整SP政策的决定,今天仍然不得而知,但是短信费是个很关键的地方。

因为移动QQ是通过短信交流的,这样在移动看来,每条消息就是一条短信,两个好友间一个月发上成千上万条消息,都只给移动公司十来块钱。而移动的短信费是一条一毛钱,这样发一万条,按照移动的算法,就应该收1000块钱了,显然中国移动认为太吃亏。

时隔数年之后,当年的一幕又开始上演了。

在中移动2010年年中总结会上,中移动的王建宙表示,互联网的经营模式正在受到猛烈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的海量的数据流量冲击了我 们网络的承载能力,我们梦寐以求的移动互联网来了,但是只是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流量,而没有带来大量的和流量相适应的收入”。

除了手机QQ,手机视频等业务也大量占用网络。他举例说:“在上海,大批的农民工用手机视频看电视剧《蜗居》,每天看两个小时,而我们一个月的收费只有 15块钱,无限量观看。手机视频也是我们千方百计想推的,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花15块钱一天看两个小时,我们的网络肯定会冲垮了。数据业务发展是趋势,所 以我们对数据的流量是又爱又恨,必须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案。”

这些话,其实就是整个中国移动高层的共识。其实不光是中国移动,中国的三大运营商涉猎互联网业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也越来越迫切——除了用户对移动互 联网需求的增长外,还与运营商业绩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有关,其语音业务收入正在萎缩,中国移动需要更多的增值服务支撑业绩。

一边是大量的用户使用QQ来交流信息,而不是用语音通讯。这样就减少了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等的收益。另一边是QQ占用的资源越来越大,这样一来,相信没有一家运营商会舒服。

有人也许会说,中国的运营商太差劲,缺乏市场意识等等。其实这还真不是中国移动等运营商这么干,在世界范围内看,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利益纷争已经越来越多。

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就是苹果曾计划在iPhone手机中采用内置SIM卡,让消费者更为轻松的转换运营商,从而消除了获得运营商发行的新SIM所需的麻烦手 续,但是这样的决定被欧美的运营商反对,最终苹果最终选择了放弃。同时Google的自有品牌智能手机Nexus One,试图打破长期以来的运营商垄断模式,结果在大批运营商的反对下,仅仅推出半年就宣布停止开发。

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丰富应用服务,如视频、音乐、游戏占用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带宽,而像哪些内容提供商从数据应用的日益流行中受益颇丰,但是海量的数据传输, 必然需要大量的网络建设投入,而这时运营商的短信、语音通信等又被内容服务商冲击,这就使得运营商的投资回报率大幅降低。

此前多家欧洲大型电信运营商已经达成一致,要求包括苹果、谷歌在内的新一代智能手机平台领导者们,为这些手机带来的高上网流量买单。在市场经济非常成熟的欧美尚且如此,那么中国大陆就不言而喻了。

徽剑在这里提醒大家,实际上,换个角度看腾讯,我们发现,其实腾讯某种角度看,就是一个电信运营商,腾讯QQ其实就是套通讯平台:

  • QQ号码——-电话号码
  • QQ好友——-电话联系人
  • QQ视频——-可视电话
  • QQ消息——-短信

腾讯如果要做网络电话轻而易举,从技术角度来说没有任何问题。最简单的操作就是,腾讯只需要把QQ的号码做成电话机的号码,然后卖一批QQ号码网络电话机就可以了,而在全国各地设置一批落地的网络-电话的转换机房,就可以实现跟其他电话号码的互通。

技术没问题,但是Google做不了的事情,腾讯是绝对不敢做的。想当初一个Q币事件,就把腾讯折腾的差点关门。在这里每次听到有人反驳时,说是中国的问 题会举Skype的例子,徽剑都会发笑的。要知道Skype都推出多少年了,为什么在全世界还是那么小?既然在全世界都那么便宜,为啥在全世界不能大规模 发展呢?

实际奥秘就是,全世界的运营商,除了对于鸡肋的国际长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都对Skype做了很多技术上的限制,比如故意随机中断Skype的传输数据包等或者干脆限制SKYPE的接入。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移动不是说想收购腾讯吗?徽剑在这里告诉他,一个字“难”。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不止移动一个运营商,不同网络运营商互相在网络上拆台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中国网络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中国到美国,而是电信到联通,这是个无奈的笑话。假如中国移动收购了腾讯,估计电信和联通的用户再也很难使用QQ。

其次,腾讯的股东架构决定了很难被收购。2001年6月,南非传媒巨头MIH国际控股集团公司从香港盈科手中买入腾讯控股20%的股权。后MIH又从 IDG手中收购了腾讯控股13%的股份。2002年6月,MIH又从腾讯控股其他主要创始人购得13.5%的股份。此后十年间,MIH未减持腾讯任何股 份。

恐怕除了政府出面,逼对方让步没其他可能。至于收购腾讯管理层的股份,也非中国移动的明智之选。有评论说:“管理层都套现了,那谁来做腾讯,腾讯必将失去 创新活力和管理层驱动力。中国移动肯定不会买一个空壳的公司。” 而在二级市场上,腾讯的流通股票更少,对收购来说意义不大。

既然资本层面的合作不大可能,那么只剩下业务合作模式。一是达成额外的分成协议,运营商不仅获取流量收入也参与内容收益的分享,这一点腾讯恐怕很难接受; 二是运营商采取新的收费模式,用高收益的GPRS和3G通信费用替换相对低廉的WAP流量收费,这对腾讯公司的业务将是非常大的打击。

有人也许会说,未来带宽会很大,这些都不是问题。实际上在徽剑看来,只要运营商的高投入情况下,腾讯的业务冲击到运营商的其他业务,特别是主要收入来源的话,这种问题就会存在。

我们来看腾讯的产品,腾讯QQ有短消息互通,可以视频聊天,但是就是不敢跟传统电话打通,也不敢搞出QQ电话出来。腾讯推出了微信,很多评论说,这个会抢 移动的饭碗,其实大家注意到没有,微信的语音对讲已经很接近通话,而微信有个手机好友功能,同时腾讯的手机视频通话也很不错。

这说明腾讯的聊天技术很成熟。可是为什么腾讯为什么不敢把手机好友直接实现语音对讲呢?而要煞费苦心来个所谓微信脱裤子放屁呢?其实还是运营商,腾讯不敢过分刺激运营商。

其实,放眼全世界,所有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在网络基础服务的运营商那里,永远是弱势。因为没有宽带,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就什么都不是。反之没有互联网,那些基础服务的运营商还是可以靠老的业务苟活,这本身两者就是不对等的。

其实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量的小型互联网公司,都纷纷推出联系人等通话功能。徽剑就认识多名从腾讯出来的技术人员,去做网络电话,或者手机网络语音通话。道理很简单,这些企业很小,移动等运营商不会在乎他们。而腾讯很大,是被重点关注的对象。

可是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者来说,他们并不介意你腾讯还是运营商的利益,他们在乎的是他们好不好用。腾讯的产品无法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其他小的企业可以满足,他们必然会选择使用这些产品。

尽管这些小企业很难做大,就算做大也肯定会被收拾。但是这不妨碍一堆小企业的产品以团体形式冲击QQ的产品。一个产品让一批用户少用几次QQ,一堆产品就会让一大批人经常少用QQ。

但是面对这样的结果,腾讯目前看来,没招。回过头来说。那么腾讯跟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如何获取最大利益呢?

一句话,只有想办法共赢。不过这是理论,实际中如何共赢?最好的方式就是回避掉那些直接冲击运营商的业务,而这点,新浪可以做到、亚马逊可以做到、但是腾讯很难做到。

八评腾讯之三:暗布陷阱的腾讯开放平台

有朋友这样问徽剑,腾讯的开放平台是真吗?徽剑的回答:是真的,也是假的。也会您会说是不是徽剑脑袋糊涂了,说出这样自相矛盾的话来,其实不然,且听徽剑一一道来。

其实从腾讯推出所谓的开放平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足以让我们看明白腾讯了。腾讯之前的封闭大家有目共睹,这里不用徽剑来赘述。最近这一年来,腾讯喊得最响的就是“开放”。特别是举出所谓的优秀合作伙伴,拿100个亿来扶持合作伙伴。

不过在一遍“开放”声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就在腾讯宣布了其“10万合作伙伴、200亿分成收入”的开放平台计划不久,多玩游戏创始人李学凌表示,腾 讯“另有一手”并且已“终止跟YY网的一切合作,包括已签了合同的合作都停止了”。腾讯的理由很简单,腾讯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YY网并 未接入腾讯开放平台。李学凌即表示马化腾刚讲完全平台开放,就从总裁办下令,终止跟YY网的一切合作,包括已经签了合同的合作都停止。

原因到底在哪呢?据李学凌透露,导致YY网被腾讯告知终止合作的原因,正是该公司的产品“YY语音”—种供游戏玩家进行语音群聊的工具。由于腾讯自己也有 语音软件QQ Talk,并且QQ Talk被列为腾讯的核心产品,所以“YY语音”进入了腾讯的竞争名单。此外后来一段时间,陆续有很多互联网项目的创业者透露了有不错的产品被腾讯拒绝, 其原因跟多玩YY一样的原因,即直接或者间接跟腾讯的产品有冲突。

根据徽剑的观察,腾讯开放平台对接入产品的高压线如下:

  • 不能跟腾讯产品有竞争,
  • 不能跟腾讯有竞争的企业合作。例如《佣兵天下》跟YY合作。
  • 不能有迅速做大的趋势

只要你碰了这三条,就无法合作。实际上徽剑认为,大家估计把腾讯想得太理想化。其实腾讯开放的目的很简单,在徽剑看来不外乎三点:

  • 降低追随中试错的风险,
  • 遏制竞争对手
  • 控制可能的潜在竞争对手

大家应该记得我在一评中谈及腾讯的追随战略时说过,腾讯习惯于追随,而不是先驱。那么如何降低追随的风险就是关键了。首先就是让别人去开发产品,腾讯来推 推,行不行可以看看再说,这是第一步。其次腾讯的合作还有一大要求就是例如所谓“独代”,在腾讯合作平台上开放的产品不能跟竞争对手同时合作等,这就是有 意在遏制竞争对手。其三那就是从长远来考虑了,合作伙伴你去试试吧,反正你被我捆绑住了,你就算再大也离不开我,或者离开我就得大伤元气。

其实腾讯干的抢合作伙伴的事情早有先例。历史证明:跟腾讯合作的结局不外乎三种下场:

  • 1、如果你的产品能够做大,结果有两种选择,一是腾讯内部会推出一款跟你这个惊人类似的产品,取代你,因为你已经完成了试水的需要了。例子就是YY语音,二是腾讯会提出减少分成,然后多少钱收购你。例子就是开心农场。
  • 2、如果你的产品在中途跟腾讯的竞争伙伴合作,或者你推出了跟腾讯竞争的产品,那么不好意思,腾讯会以各种理由砍掉这个合作。
  • 3、如果你的产品合作得不死不活,那么恭喜你,腾讯会跟你长期合作。

有人会说:几个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有产品接入腾讯平台,仔细看看就那么简单的几个,不仅让徽剑想起了传说中的牌坊。李学凌质疑腾讯设“禁飞区”:“腾讯有自 己制定的‘禁飞区’,360、微博、UC浏览器,都被列为禁飞区。现在YY网也被列入其中。‘禁飞区’的待遇跟‘开放平台’是完全相反的。”

在徽剑看来,李学凌同学是过于天真了。记得马化腾在回答别人问他腾讯的开放平台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时候,是这样强调的。“对我们来说,不是把一块肉割出来 给大家分,而是大家互助互利、共赢。如果我切给你,这是零和游戏,不叫共赢。”明白不,马化腾在这里强调的是如何先保护腾讯的利益,而不是如何去做大蛋 糕。

有人会觉得腾讯怎么可能会抢那些好的合作伙伴资源呢?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腾讯跟合作伙伴,再怎么降低分成,总不好意思低于10%吧,但是对于内部项目组,这个比例会低到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明白了这中间的厉害关系吧。

实际上就算是那些所谓合作的不错的合作伙伴来说,腾讯也是尽可能榨取对方的利益。腾讯对开发者的分成比例是相对偏低的,开发者只能拿到两成、三成甚至一 成。而Facebook和Google通常是八成,苹果最强势也有七成分给合作者。你可以说但腾讯能让开发者在国内赚到钱,所以分成比例自然可以调低,但 是实际上不是,Facebook和Google上赚到钱的远远比腾讯多得多,人家更有资格这么做,但是人家没做。这里其实就反应了一个公司高层在合作上的 心态。

  • 腾讯:跟我腾讯你能赚到钱,是因为我的平台,所以你得拿很少的一部分。
  • Facebook:跟我合作我们都能赚到钱,因为产品是你开发的,所以你可以拿很多的一部分。

实际上腾讯在合作过程中的态度并不积极,合作伙伴经常面临无法沟通的局面,为此腾讯经常找出让人啼笑皆非的理由来回答。有人问马化腾 “对于拥有封闭式客户端优势的腾讯而言,如今要走向全面开放,最大的难点在哪里?”马化腾的回答是“主要技术比较麻烦,真的是难度很大。安全方面,腾讯也 有顾忌,怕出乱子。开放之后就等于在别的地方让你输入QQ或密码,会产生很多钓鱼等欺诈。这个黑色产业链在地下已经非常完善。多家游戏公司一直在打击,但 此消彼长。”

这里其实是个伪命题。其一,技术真的是难点吗?腾讯的研发工程师拿的是国内互联网企业顶级的待遇,难道说技术不行?退一万步讲,就算腾讯的工程师技术真的不行,中国互联网中恐怕没有不看重腾讯资源的企业吧,大家都在帮腾讯处理问题如何?

其二,怕出乱子真的是问题吗?QQ上出现的骗子还少吗?很多网站都采用了QQ账号同步登录,认为这样可以方便用户的访问,乍一看,似乎真是这样。如果一个网站主这么认为的话,那么徽剑在这里恭喜你,早晚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在徽剑看来,QQ之所以要介入这一块,是因为论坛社区之类是对QQ最大的冲击,道理很简单,因为QQ本身就是个大社区。一个小社区对腾讯没影响,成千上万的小社区,对腾讯影响就很大。

众所周知,会员平台有两种,一种粘性聚合平台,一种是检索资料平台,前者是各种论坛社区,后者是诸如京东、卓越等电子商务网站,他的会员注册只是提供一份 详细的购物资料、未来推广的资料而已。所以在徽剑看来,如果是电商之类网站,用QQ登录无所谓,但是作为论坛社区类网站,采用QQ登录要么是傻,要么就是 无所谓做大了。

作为一个论坛社区,核心价值在什么地方?一是会员,二是会员与会员之间的交互,三是会员的帖子。

而QQ的帐号登录,会员之间可以用QQ交互,会员发的帖子可以转发到其空间。同时QQ也知道这些会员在什么论坛社区里面发的帖子。如果一个网站大部分会员都用QQ登录的话,某天QQ要争的话:

  • 第一步,找理由切断对你网站的QQ用户登录。
  • 第二步,QQ组建一个帖子聚集区,把这些用户发的帖子,全部集中,把这些用户之间的关系打通。
  • 第三步,QQ系统通知这些会员。

那么接下来,这个网站又有什么情况呢?

  • 第一,QQ用户无法登陆,也就是说,他无法进入社区来进行交互、发帖等。
  • 第二,这时候,QQ告诉他,另外一个地方,集中了他原来的这些好友,发的帖子。

试想下,这个会员会如何做?说实话,一个会员如果真的对一个社区感兴趣,他是不会在乎用几分钟来注册一个会员的。

对于那些已经使用QQ登陆的论坛社区,徽剑在这里做一个建议,您不妨在社区程序、等级上做个调整,可以用QQ账户登录,一样的浏览,但是如果要进入某些更复杂的程序,更核心的功能,需要再增加个在社区上的注册,这样让QQ进来成为你的推广渠道之一。

根据徽剑的经验,论坛社区注册其实可以做成很简单,用户注册时,填一个邮箱,其他后续再说,这个邮箱一填,系统向其邮箱发送一组生成的密码,以后登录就是这个邮箱,至于昵称,可以让其需要跟别人交互时才去填。这样是不是很简单?

在腾讯的大会上,李开复对要做开放平台的互联网巨头建议:开放平台最好能列出两张细致的清单,一张清单用于公开平台自身永远(或较长一段时间)不会涉足的 项目,另一张清单则列举平台自身要做的项目和应用,以提醒开发者慎入。“开发者不会天真地假设,平台(自己)永远不会做任何的应用,那是一个完美状态。” 李开复称。

但是腾讯不说。

有评论说过:一家成熟的、独立的甚至可以上市的公司,未来应该诞生在开放平台的机制中,但它势必不可能完全寄生在一个平台上。腾讯对开发商的这种规则,导 致的结局显而易见:大型开发者与腾讯的合作会面临各种的不便与兼容性的协调,小型开发者将受制于腾讯带来的流量和收入诱惑。被进一步捆绑在腾讯的平台上, 丧失了成为一家大公司的可能。

您以为呢?

八评腾讯之四:腾讯收入的天花板有多高?

腾讯已经多年保持了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收入第一的位置了,让众多的互联网公司为之羡慕。但是在这个增长背景下,徽剑也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这几年的财务报表显示,虽然腾讯的收入仍然在增长,但是增速在下降。我们同时要看到整个中国互联网的速度反而在加速。这里显然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腾讯的 收入增长速度,已经落后于整个中国互联网的收入增长速度。换句话说,在中国互联网的集群中,腾讯的速度已经越来越慢了。如果这种速度继续下去,腾讯被整个 互联网方队抛弃是必然的。

也许有人会说,腾讯整体收入巨大,就算增速慢也不小啊,不能光看增长速度嘛。每当听到这样的说法,徽剑会笑的,这种说法的人,估计数学没学好,不过就算数 学没学好,看看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就知道了,当初中国经济基数很小但增长率很高,日本、德国、法国等基数很大但增长率很小,过了几年后怎么样了呢?大家 有目共睹的。

下面就请您跟随徽剑的表述来看看腾讯的收入问题。

衡量一个企业的问题,要从企业的内外着手,综合加以分析,腾讯的收入问题,在徽剑看来,不外乎内外两个大的方面。这里的“外”指的是腾讯公司的外部因素,而这里的“内”指的是腾讯公司内部的问题,主要就是产品的问题。在徽剑看来,我只要从5个方面来分析就足够:

  • 人口的因素:也就是中国的网民数量问题
  • 市场的因素:也就是竞争的问题
  • 会员的因素:也就是会员的消费习惯问题
  • 内部的因素:也就是腾讯自己的产品线问题
  • 监管的因素:也就是腾讯的产品禁区问题

这5个因素实际上是互相渗透的,差不多每个因素里面都跟其他因素有关联,在这里为了表述的方便,进行了提炼。先来看人口的因素:

很多互联网的创业者在谈及中国互联网时候,习惯就是中国有13亿人,现在才多少网民,未来进一步发展会有多少网民等等。那么徽剑要告诉你的是,13亿人再 怎么发展,都不可能是13亿网民,我们排除掉那些刚出生的、生大病的、残疾不方便的、年老体衰不行的、还有就是上学阶段家里不让上的等等,这个数字能有 10亿吗?恐怕不一定吧?

即使是已经上网的人,中间有哪些天天在网上的人群,也有那种十天半月上次网的人。后者跟前者是一样吗?有那些上网看新闻的,也有只聊天上微博的人,还有整天玩游戏的人,那么这几类人相同吗?

所以从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来说,你拥有的潜在用户,都不可能是所有网民,当然腾讯也不例外。很多经常上网人当中,有不少是不用QQ的吧?

特别提醒很多分析人士的地方就是,未来中国网民数肯定会增加,但是这个增加是一步步来的,而且这个增速是在放缓。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年轻人的数量增速明显 减少,这样一来,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年轻人比例会逐渐降低,这样使得腾讯吸收年轻人的绝对数量会明显减少。而在成年人中,尝试使用QQ的人,肯定没有年轻人 来的那么迅速。

现实情况也是这样反应的,前些年电脑互联网等是个新事物,很多时尚的人士都会尝鲜。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买一部电脑,是绝大多数家庭可以承担的,拉一条 ADSL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经济不是关键了。但是我们看到中国有多少家庭都拉了上网线路呢?除了大中城市比例较高外,中小城镇还是很低。

也许有人会说,再过几年就会了。不错,再过几年,徽剑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上网。但是那是十年二十年后。明白?互联网不像传统产业, 三五年就足以改变整个生态。你非要用十年二十年后的发展,来衡量今天的产品?产品也许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公司就难说了吧?雅虎今天如何?同样你敢说十年后 的FACEBOOK还能活的好好的吗?

腾讯的用户虽然号称6亿多,但是在徽剑的印象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两个甚至更多的QQ,比如徽剑自己曾经最多时候就有15个QQ号。那么按照平均一个两个QQ号,腾讯的真实用户最多也就3亿。

有人会举例来说,腾讯有突破一亿的用户同时在线,那么徽剑要告诉他的是,最多一次,徽剑同时开了12个QQ。现在电脑的性能的提升,网速的加快,一部电脑开几个QQ的很常见。1亿QQ在线用户,反应到真实生活中的人,也就只有几千万。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 腾讯的用户增长已经到了顶峰了。中国人口的现实情况在那里。
  • 腾讯下一步的发展,核心不能再是依赖用户基数的增加,而是要靠对现有用户的深耕细作来实现。

刚刚说了人口因素,那是腾讯在中国发展的根本所在,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因素:市场,说白了,市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竞争。

虽然在大家看来,腾讯是个庞然大物,大到让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不得不正视,不得不在乎,不得不恐惧的地步,有人说,腾讯是插根扁担就可以开花的。但是老 天也是公平的,腾讯在这么多年发展下来,产品线几乎遍及了整个互联网的方方面面。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有评论说的那样,腾讯是整个互联网的“公敌”。

这个“公敌”的叫法,在徽剑看来很有意思。一方面折射了腾讯的强大,另一方面,也透露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腾讯面临整个互联网的海量对手的围追堵截。俗话说:“蚁多咬死象”,一两个竞争对手对于腾讯来说,无所谓,一堆竞争对手,腾讯就不能紧张。

现在大家看到的情况是,差不多腾讯的每个产品,都有一批而不是一两个竞争对手。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没有一款产品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这就意味不管你腾 讯的产品做得如何好,都不可能消灭所有竞争对手,这点在游戏里面看的非常清楚,腾讯的系统里面有很多不错的游戏。但是市场上有更多的游戏;腾讯的所谓开放 平台接入了很多游戏,但是我们发现更多的游戏并没有被接入。每一款游戏,就意味有一家公司在运作,有一批人在玩,这些人在玩其他公司游戏的时候,还会同时 在电脑上玩腾讯的游戏吗?

在其他产品上也是同理,要知道网民的数量是有限的,那么作为有限个数的网民,被其他地方吸引过去越来越多人,也就是腾讯的粘度进一步降低。

有人也许会说,这些人还是会用腾讯的QQ啊,不错,这些在玩其他公司游戏的人,也许同时是在使用QQ,但是QQ对于他来说,只是个通讯工具而已,腾讯公司 费心竭力就是通过QQ把用户流量引向他的产品线上的各种产品。而此时此刻,这个功能失效了,或者说是暂时失效了。这个时候,腾讯是失败的。

这里其实是腾讯的思路和市场现实发生了冲突:

  • 腾讯:我做出尽可能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来留住每个用户。
  • 市场:没有人可以做出满足所有人的产品。

徽剑在这里特别提醒分析人员,不要认为腾讯的用户就直接是腾讯的价值,这个价值其实要细分的。很多分析人员,一张嘴就腾讯有多少用户,多么强大。其实在徽剑看来,纯粹是胡说八道,事实上这些用户是要做个梯度划分的:

  • 第一类、完美用户:只用腾讯的产品,不用任何竞争对手的产品。
  • 第二类、优质用户:尽可能多地用腾讯的各种产品,少用竞争对手的产品。
  • 第三类、普通用户:只使用腾讯的部分产品如聊天,另外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
  • 第四类、劣质用户:较少使用腾讯的部分产品,大部分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

第一类用户显然是腾讯竭力追求的,但是很显然,这是不现实的,理想而已。

第二类用户也是腾讯希望的,这类用户特点,不但用QQ聊天,还使用QQ秀、QQ会员、玩QQ游戏、看QQ新闻等等。

第三类用户对于腾讯来说就很尴尬了,这类用户很少为腾讯贡献价值,不过还是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价值。

第四类用户对于腾讯来说是个噩梦了,这类用户,只用免费QQ,也不开通QQ会员,除了腾讯免费的产品外就不用其他了。这类对于腾讯来说,只是为了吸引前三类用户,同时卖广告时候有个好的理由而已。

从这里,不难看到前面说的第三个因素,即也就是会员的消费习惯问题。腾讯的产品线很长,但是实际上很多都不赚钱或者说收支不是正数而是负数。腾讯竭力想做 出满足各种用户的产品,但是腾讯的产品也是有限的,腾讯的资源虽然巨大,但也是有限的。而互联网上用户的各种需求是无限的,以有限的资源去追求无限的欲 望,这本来就是扯淡。

从商业角度来说,任何时候除非是无法选择,付费的永远只是一部分。这点从腾讯的付费会员就可以看到。大多数QQ会员还是免费的,对于这些会员来说,腾讯就是个免费使用的聊天工具而已,而腾讯公司竭力想让他们掏钱。可是这个时候,竞争对手的诱惑来了:

对于那些竞争对手来说,他们无法让QQ用户不使用QQ,但是他们可以做到通过降低成本甚至免费等等方式,让QQ的用户不使用QQ的其他产品。例如:

  • 淘宝可以使用继续免费,遏止用户向拍拍迁移。
  • 迅雷可以让用户以更好的体验,遏制用户使用QQ旋风。
  • 这样一来,QQ的劣质用户就会越来越多的,优质用户会越来越少。

接下来再看看腾讯内部的因素:腾讯现在一堆产品,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想尽可能多的照顾到各种会员,但是一个很悲哀的现象也出来了,就是腾讯的产品,互相间形成了竞争,或者说分散了会员的注意力,导致会员无法聚焦。

我们都有个购物的经验,就是有很多互相竞争的商品的时候,我们会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选择,随后甚至可能出现不买的局面。同样腾讯的产品线很多产品,同质 化程度很高,比如微信和手机QQ、朋友网和QQ空间等,用户会不停地徘徊。举个简单例子,您就一目了然,腾讯很多子网站、子频道,访客一会觉得这个子站可 以看一下,一会觉得那个子站可以看一下,这样一来,对于整个网站,流量似乎没变,但是单个子站,流量明显变小,这个时候腾讯的业务人员去谈广告,或者说客 户来投放广告,效果肯定打折。

最后关注下监管的因素,很多产品,也就是很多只要腾讯一做,理论上肯定可以赚钱,但是腾讯绝对不敢做的事情。在八评腾讯系列的第二评里面,徽剑就谈到了这 方面,即腾讯的产品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沟通交流,实现不同人与人之间的文字、语音、视频等的信息传递。这块腾讯确不敢碰,例如网络电话等。这就造成了腾讯 的尴尬局面,不停去尝试做一些不一定能赚到钱的产品。

今天徽剑要提到另一个产品,那就是Q币,当年很多评论都指出,腾讯是最有可能成立一家腾讯银行的,他利用Q币就可以发行货币,如果Q币能够跟人民币兑换的 话,Q币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网上交易的一大货币单位,可能今天电子商务很大一块都是通过Q币来交易的,仅目前而言,数量应该就不会少于数千亿人民币甚至更 多。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块只能假设,腾讯如果这样做,肯定会被关门。

所以说,腾讯现在面临的局面,非常尴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难走,后面追兵越来越近,道路两侧还是悬崖。怎么办?列位看官,你能答吗?

八评腾讯之五:腾讯的资金链开始玄了

不久前有消息称在香港上市的腾讯控股拟发行至多10亿美元5年期债券。有分析师指出腾讯此举是为了弥补运营资金并为并购储存弹药。本次债券发行的融资规模相当于中国三四个互联网公司的IPO,债券将在新加坡上市交易,主要用于补充运营资金和并购扩张。

此消息一出来,网上很是哗然,因为按照大家的习惯,腾讯似乎不差钱。每年赚那么多,市值那么高,干嘛还要来发行债券呢?带着这个疑问,不妨跟随徽剑来看下腾讯最近三年的财报:

  • 2008年全年业绩:总收入为人民币71.545亿元(10.468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87.2%。董事会建议每股派息港币0.25元,为庆祝本公司十周年纪念另派发特别股息每股港币0.10元。
  • 2009年全年业绩:总收入为人民币124.400亿元(18.219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73.9%。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股息港币0.40元。
  • 腾讯2010年全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96.460亿元(29.665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57.9%;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股息港币0.55元。

乍一看,腾讯腾讯的收入增长吓人啊,每年都两位数。但是在这里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大家注意看这个增速的数字:08年是87.2%,09年是 73.9%,10年则到了57.9%,特别有意思的是股息的增长速度,08年派的是0.35元,而09年派的是0.4元,就算扣掉特别股息,增长是60% 而低于总收入的增长速度73.9%, 10年派的是0.55元,比09年增长不到40%,同样低于总收入增长速度57.9%。

这样一组数据,透露了什么意思?相信头脑清醒的人都会明白:腾讯的收入增速在下降,而且成本在加速上升。

由于前面几篇徽剑已经谈了腾讯收入的问题,今天这里就只谈腾讯的花钱。我们来看看腾讯,腾讯在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做了那些事情:

去年下半年,作为中国收入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警告称,由于一系列收购拉升了成本,并且需要将更多的收入拿来与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分享,公司的利润率将持续 面临压力。腾讯总裁刘炽平曾表示:“新的投资计划将导致腾讯在与合作伙伴分享收入、内容收购、研发及市场营销等领域的成本出现显著增长。这些投资获得回报 都需要时间,因此,在短期乃至中期内,我们的利润率必然会受到影响。”

其实在这里,刘炽平只说了一半的话。腾讯提供给合作伙伴的仅仅是接口和一些服务器,这个成本并不高。而开放平台的收益其实是腾讯的“附加”收入,凭一些服 务器成本,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合作伙伴的内容,然后通过腾讯平台去获取网民的收益,这是最低成本的高回报,这部分收入或许慢,但是成本并不高。

所以说,给腾讯带来真正问题的,不是开放平台,而是收购投资。自从“3Q大战”结束后,腾讯便连续展开多达四十多次的融资和并购交易,这里是近一年的收购案例:

  • 2011年1月:拿下同程网30%股权;
  • 2011年5月17日:收购艺龙旅行网近16%的股权;
  • 2011年2月28日:与Groupon和云锋基金共同组建“高朋网”;
  • 2011年5月6日:耗资4.45亿收购华谊兄弟4.6%股份;
  • 2011年5月30日:向网上鞋城好乐买投资5000万美元;
  • 2011年6月21日:向珂兰钻石网投资数千万美元;
  • 2011年7月6日:与金山软件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战略投资合作;
  • 2011年10月13日:与开心网宣布加强双方在社交平台业务上的合作;
  • 2011年11月9日:2.31亿美元收购美国游戏开发商RiotGames股份;
  • 2011年11月16日:1.3亿元投资顺网科技。

在之前腾讯还有过收购地方网站等投资行为。对此,很多人都提出疑问,认为腾讯扩张太快,但腾讯表示,由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创新速度在不断提升,这样大的收 购力度对于确保腾讯的竞争力是必要的。据不完全统计,腾讯从去年8月份至今一共投资入股或是全资并购互联网行业公司的案例多达十几笔,而腾讯第三季财报中 披露,公司涉及投资金额高达百亿元以上。

事实上,腾讯大部分收购,至少就目前看来,并不是很好。去年8月腾讯宣布收购康盛创想的举动引起外界关注,新浪科技获悉的一份文件披露了该交易的细节:腾 讯以4300万美元(约2.8亿人民币)购入康盛创想100%股权,截至去年12月31日,康盛业务净亏损达到1112万元。

有人说,马化腾的投资方向没有离开腾讯娱乐帝国的版图,所以不用担心。但是这种评价至少在徽剑看来,是可笑的。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你去延伸,都是无限的, 都能够扯到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去。道理很简单,这个世界上没有孤立的领域。任何一个领域,都在跟其他各种领域有着交集。

而且实际上,腾讯并不是只投资娱乐。腾讯曾表示将加快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搜索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收购,并积极推进海外扩张。马化腾在一篇署名文章 中提到:“譬如搜索和电子商务,还有网络广告,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从年初的同程网、艺龙网,到好乐买、珂兰钻石,再到高朋网、F团看来,腾 讯并不是只做娱乐。

有评论人士这样说腾讯: “什么赚钱做什么,比如在游戏行业的投资,什么行业对它危险最大做什么,比如强势进入视频行业,这也是我认为腾讯投资的主要核心目标。”投入后者肯定没问题,问题在于“什么赚钱做什么”这个问题就大了。

企业经营是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往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因为核心业务趋于饱和,企业就会陷入一种怪圈:就是表现出核心业务效率下降,资金周转减 速,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而这个时候,很多企业家想到拓展新的赢利点。转向其他领域经营风险会下降,相应地资金链为主的财务风险相应增大。

比如:有一家企业在短短几年内,产值从几百万上升到10个亿,利润从很低发展到近一个亿,这时,这个企业的领导人就想到多元化的问题,一方面来分担产品线 的风险,另一方面促进企业的发展。上项目一个不够再加一个,几个项目一起上,大量消耗了原有项目的周转资金。如果这个时候,新的项目不能及时带来新的利 润,必然冲击原有企业财务状况。以前“脑黄金”的巨人集团史玉拄的失败,后来的德隆集团、三九集团倒闭,原因是惊人的相似:都是因为主营业务趋于饱和,然 后大力开拓其他业务,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有分析人士说:现在的腾讯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主要投资者,在数量和金额方面丝毫不亚于红杉资本等专业风险投资机构。但是问题来了,作为投资基金的红 杉资本等,他们花的钱是投资人的,而且他们本身就对外有过投资风险的申明的,特别是他们的基金收益也就20%-30%左右,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一个互联网 公司的增长率一旦降到30%增长率一下,基本上就会被踢出第一阵营。

资料显示,腾讯公司将在武汉建设无线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第一期投资10亿元;腾讯与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入驻合肥国家级动漫和服务外包 基地。2008年腾讯合宣布,将在成都市投资5.5亿元建设腾讯成都研发中心。腾讯同时在建的所谓中心基地已经有快十个了。看到这里,您是否会想起史玉 柱?

一些资金链的断裂导致企业失败,表面看是问题的直接反映,其核心是企业缺乏管理财务风险和控制现金流的能力。特别是腾讯,前些年的高速增长,账上资金充 裕,导致腾讯的高层明显有种“不差钱”的意识。我们看看腾讯的花钱:其收购美国游戏开发商Riot Games的现金支出达到了2.31亿美元,用这个价格买一个当时还没有产品面世的工作室只能说腾讯不差钱。

“目前腾讯已经在武汉、成都、合肥、大连等地建设了腾讯无线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为将来在无线互联网上的发展进行了战略布局,几大研发中心也在紧急招募人 才。”“这个行业有这个特点,快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我急需要人,我给下面的人说你去招人,给我招一百人,结果是半天招不过来,我说你快给我找一家公司。”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兼无线业务系统总裁刘成敏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回答,让徽剑想起了一个关于谷歌的笑话:

Google CEO拉里佩奇坐在老板椅上边吃巧克力豆,边和下属视频会议,突然看着自己的手机说道:“唔,瞧这手机?!唉,干脆买个摩托罗拉吧。”15分钟后,有人在视频那头传话,“摩托罗拉买下了。”拉里问道“什么型号的?”下属:“啊?型号?型号?完了~”

资金链是一个企业的鲜血,几乎所有的企业稍做大一点,就会违背企业经营效率这个根本,因此,如何保证资金链的连续性发展,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的根本。腾讯前 三个财季128亿的投资额度,或许并不能完全展示腾讯对于未来公司版图的规划,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手握现金及等价物高达70亿元人民币。按照腾讯这样花 钱的速度和方式,70亿真的花不了多久。

八评腾讯之六:悲哀的腾讯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

很多时候一提到腾讯,大家就想起马化腾,但大家恐怕并不知道,马化腾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对于腾讯拥有多么绝对的影响力,至少在徽剑看来马化腾对腾讯的影响力,比不了马云对阿里集团的影响力。这个既有腾讯创立之初的原因,也有后期发展的原因。

腾讯创立之初,就是多名团队成员。而马化腾的性格并不是那种强势的人,虽然有时候也会表现出比较决断,马化腾是很典型的技术人员性格,做事有很多想法,但 是并不善于表现出来。这种情况下,团队就会形成一种类似“民主”的气氛,这种气氛有它的好处,大家容易交流,但是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长期下去,其他人不 太“在乎”马化腾。至于后期的发展,也是有得有失,创业团队的这种氛围,特别是后期一批华为的人员加入腾讯中高层,让腾讯下面采取了一种类似当年华为自由 发展的方式,放手让大家去闯,但是这种问题来了,华为针对的是相对简单的运营商,产品线也很有限。而腾讯针对的是大量的网民,产品线可以做到无限。

腾讯公司的架构比较复杂,如果按照腾讯内部的SROB线来划分,估计很多人都会晕。这里徽剑做个梳理,方便大家理解可以认为腾讯有四层架构:

  • 第一层(最高层),也就是腾讯决策层,即所谓TOP15,即以马化腾为首的一批腾讯最高层。他们就是腾讯内部的S、R、O、B四条线的直接领导。
  • 第二层(架构层)也就是腾讯的各种事业部之类,即B*、R*等的执行领导。
  • 第三层(产品层)这就是外界看到的腾讯各种产品的领导,例如拍拍网之类。
  • 第四层(干活层)这也就是腾讯最低的,即大量的普通员工和小主管、小经理之类。

严格说,这个划分不是很好,不过这个来解释腾讯内部的问题,已经足够了。腾讯内部帮派有这么几大部分:

  • 土著帮:即腾讯的一批创始成员和他们的嫡系
  • 华为帮:即从华为公司离职人员中招聘过来的,当年腾讯快速扩张的时候,正是华为收缩的时候,而华为员工通常都是高学历,是以腾讯吸收了一大批。目前腾讯收入一半以上的部门被华为帮所控制。
  • 港台帮:即腾讯内部的一批香港和台湾籍人士,他们的思维习惯更多是海外化。

这几派的互相争斗在腾讯内部表现的非常明显,华为帮前些年可以说是占尽风头,但是随着腾讯的QQ增值业务的增长减速,华为帮已经开始一点点让位给港台帮。

腾讯内部的架构,在徽剑看来,已经不能用一个公司来形容了,而应该用 “集团公司”来形容,我们完全可以把腾讯当成是几十个公司来看,这些公司之间业务上互相依赖同时又互相竞争。

有报道就说过:“进军电子商务的腾讯,电商部门归B2线管理,而财付通属于B0线,两条线分属不同的领导,电商部门向卖家收取2万元的保证金,但付款是在 财付通,但如果商家不在腾讯开店了,却是要与财付通沟通。但电商和财付通各有自己的客服,电商的客服并不回答关于财付通付款的问题。这造成了极大的不 便。”由此大家可以看到腾讯的架构划分是多么别扭。

腾讯最搞笑的事情,莫过于频频发生的不同部门间互相拆台事件,去年年底腾讯网打出淘宝的广告,而不是把广告位给拍拍,让不同部门互相拆台的事情公开化。

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部门,不管他如何多兵种合成,他每一个层次上必然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所有的部门都按照统帅部的计划分工实施,可是腾讯不是这样,腾讯就像是一堆山大王大家各自为战,年终按照抢来的财产比例进行分红。

谢文先生曾经说过:“腾讯只是利用先发优势抓住一大批用户,产品研发都是针对用户市场展开,追求短期效益,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清晰的规划。”其实谢文只说对前半部分,至于后半部分,则有更深层的原因。

腾讯在多年前,为了促进所谓关键绩效考核,也就是所谓的KPI,KPI在腾讯内部实行一票否决制,每个部门完成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每个部门年底的绩效,同 时也会影响部门员工的年终奖金。这种方式让每个部门都非常关注自己的绩效,但是过于关注绩效考核,特别是短期的绩效考核,使得各个部门在决策上注重短期效 益,尽可能回避风险。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腾讯大部分是改良创新,甚至改的程度都微乎其微,要的就是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KPI考核目标。假如去创新,做 一个其他人都没尝试过的应用,万一失败、万一营收不佳、万一…等等,这个直接关系到各个部门的年终奖金。换上你我,谁愿意?

有评论这样说:“腾讯的机制已经成为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当结构板块化后,面临上面的“唯收入”的考核机制。连腾讯研究院都在抄,什么新的都没研发出来,他们是自家弄,直归总裁办管理的。”

在加大考评的同时,腾讯内部问责多,找麻烦也多,所以大家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腾讯的员工嘴巴特别紧。腾讯几乎是只要给腾讯带来芝麻大的事情,而不管这个事 情如何就会立刻裁人。像前不久发生的百度度娘刘东事情,在腾讯可以肯定不会发生。因为她需要先考虑会不会被公司开除。几年前徽剑在一篇博文里面引用了一张 腾讯内部人员的聊天截图,上面QQ号码没有作处理,结果里面聊天的几位都跑过来找徽剑,要求删掉这张图片,特别是其中一位MM几乎是哭着求,徽剑实在受不 了,就修改了那张图片,把里面的QQ号码做了处理。

一个公司有问责体系,肯定有助于公司规章的执行,但是如果这个问责过头了,就会导致员工过于谨小慎微,做任何事情第一件反应就是会不会有麻烦,天长日久大家都会变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某种程度上,当腾讯公司实施“内部创新、鼓励竞争”而又没有在相应的管理机制上加以限制之后,腾讯已经走向了失控的状态。

腾讯公司的内部资源争夺,恐怕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多的。因为每年按计划可以调配的资源有限,而对于而要完成业绩,必然需要争取一定的资源,这样不同部门 之间就会很容易发生冲突。在整个腾讯内部经常发生两个牵涉共同利益的部门,因为资源的争夺会互相争斗,随着产品线的增长内部机构也越来越多,这样的事情也 越来越多。当腾讯为了保持利润的不断增长后,对每个部门都提出明确的KPI完成值,成为了腾讯各部门首要绩效考量,每个部门所能做,就是想方设法多圈自己 的地盘,多提高自己部门的业绩。

腾讯很多时候表现出“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特性,腾讯对外的宣传基本上被腾讯公关部弄得一团糟,基本上被公认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差的。而腾讯的对内宣 传是由各个部门自己的努力争取的,比如在腾讯公司内部的广告位等等地方进行宣传,而这个又关系到这些部门的经济利益,毫不夸张的说,腾讯的内部宣传弄得是 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好的。

由于腾讯的管理上存在放任,其结果就是各部门的权力过大,部门内的创新很多是任人唯亲,来的人并不懂。考虑任何事情,首先要看你是不是嫡系。例如不久前小 光将拍拍网和QQ商城纳入自己负责的B2系统,是因为对B2系统KPI有利。而原来的拍拍网和QQ商城的老班底林文钦是台湾人,侯艳萍为香港人,都不是小 光的嫡系。而小光为了更好的控制电商,将自己的嫡系顾思斌强行插入电商的管理团队,并位居侯与林之上。QQ网购的计划也由此应运而生。然而此前一直负责 QQ会员项目的顾思斌,尽管在会员项目上工作出色,但没有任何电商的经验。成立了不到一年的QQ网购项目,竟花费了数十亿亿元收购了许多企业,后果确不好 说。

当徽剑发布了腾讯裁员的微博后,当天晚上有名自称是QQ电商的部门负责人致电徽剑,表示2012年拍拍不会裁人,而且会扩大招人。不过另据腾讯拍拍的朋友透露,小光等对于拍拍非常失望,甚至在拍拍的会议活动时,中途离场。

这种高层的争斗,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腾讯内部的混乱。其实在腾讯蛋糕做大的哪天开始,必然面对的是如何分蛋糕的局面。

众所周知,腾讯是一个团队创业的,虽然马化腾在团队中占得比例最大,但却不是绝对的股份优势,那么其他创始人互相间能否紧密合作就有些问题。历史告诉我 们,历来都是共患难容易,共富贵困难,腾讯没做大的时候,大家拧成一根绳来努力,腾讯一朝成功了,在滚滚而来的金钱面前,有点小算盘很正常了,但是如果表 现出很强烈,问题就大了。

当年腾讯的“广告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副总裁兼广告事业部总经理刘朝阳被开除,而腾讯的创始人曾李青也不得不离开腾讯。在“广告门”事件中暴露的情况是, 腾讯内部的广告销售人员会把自己拉来的广告转交给的一家名叫“网势经典”广告公司去做,这种方式也被称为“走私单”。这家公司最高的时候,据传每年代理腾 讯广告的流水超过9位数。通过这方式,腾讯的销售人员拿到的返点和差价分成远远高于直接从公司拿提成的收入,而受损的是腾讯公司。后来调查发现这家公司跟 腾讯多位高管有直接关系,就在“广告门”事件曝光不久,曾李青从COO成为了腾讯的“终身荣誉顾问”。要知道曾李青是腾讯的创始人之一,持有腾讯大量的股 份,担任腾讯的首席运营官也长达8年之久。

腾讯当初的创业者,今天基本上都是掌握高位。这里就有一个关键问题:大家都是一起穿开裆裤混出来的,谁都有资历,大家都在利用腾讯的资源,尽可能多为自己 谋取更大的利益。对于这些人,马化腾没有办法做出强势干预,除非他们像曾李青那样。这也是为什么腾讯无法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一个根本原因。

多年以来,腾讯的收入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腾讯的高薪,在员工带来安逸的生活时候,也磨灭了很多腾讯员工的斗志。很多员工进入腾讯,本来就是为了一份稳定 的高薪工作。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中有一个是“沉淀”。在他看来,一个组织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 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因此他爱“搞运动”,任正非认为,将企业保持激活状态非常重要。

而腾讯则表现出“进入这个体系后,人都会自然地懒惰,创新很难,复制很容易,而且比较容易得宠,这是一个体制问题,这个体制已经形成了鼓励偷懒,压制创 新。”跟任正非相比,马化腾在性格上明显缺乏一种霸气。任正非毕竟是军人出身,做事果断。当他发现华为的内耗不断增加,效率不断降低的时候,立刻采取行 动。

马化腾做不到的。

八评腾讯之七: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腾讯

了解腾讯的历史就知道,腾讯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如果当年不是运营商的SP政策出台,作为烧完了投资人资金而同时又没 有合适营收的腾讯公司,早就关门了。当初由于网络支付的不普及,腾讯QQ的相关产品如何收费一直是个难题,SP政策的短信扣费一出台,对于当时处于绝望的 腾讯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

在非智能机时代,特别是移动QQ的年代,最高时QQ的手机聊天短信占到了移动的四分之一,其量可见一斑,应该说如果不是随后中国移动终止了跟腾讯的在QQ上的合作,按照今天的QQ用户来算,恐怕八九成的短信都是QQ的聊天内容了。

这么多年过去,特别是最近两年来,随着3G、智能机的发展导致移动互联网变得火爆,作为习惯“追随”的腾讯自然是不愿意落人后,但是腾讯现在进入移动互联网的策略给人感觉是手忙脚乱的。腾讯采取了看上去似乎是全面的策略:

  • 品牌手机上采用合作的方式嵌入腾讯系列软件。例如与电信联手五家手机厂商共同发布了内置电信及腾讯业务的六款天翼QQ智能手机。手机内置了电信的7项业务以及QQservice平台上的4项业务。
  • 山寨机上采用跟联发科以及山寨机的刷机联盟等方合作,嵌入腾讯系列软件。
  • 开发大量的QQ系列手机等终端的软件,如手机QQ、微信等.

那么这些策略是不是很完善呢:第一项和第二项其实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多的安装QQ软件到移动终端设备上。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常识,那就是一个软件安装和使用之间有区别,你能安装到用户的电脑等终端设备中去,并不等于你就能让用户成为你的忠实用户。

虽然就当下而言,手机QQ的使用者数量很多,甚至还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不过这更多是因为当下,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全可以认为其就是一部电脑,很多网民 没有电脑或者说不方便携带电脑的时候,使用手机上的QQ跟好友沟通,这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当前的情况,是不是意味以后会一直如此呢?

至少在徽剑看来,肯定不会的。原因请听我一一道来。大家先看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两大有意思的特点:

  • 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大多数做成移动设备上的客户端软件安装在移动设备上。一旦安装在设备上的软件,很方便通过这个软件识别出这部移动设备上的各种硬件ID出来,从而将这台设备跟网络上的其他设备区分开来。
  • 移动设备通常都是单人使用,很少共享。也就是说可以反过来推定,当我们知道了一台移动终端设备后,就能知道这个设备后意味着一个独立的人在那里。

那么好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对腾讯最致命的打击就是这里的移动设备 “个体识别”特性,所谓的“个体识别”就是说电脑你可能很多人用一台,但是像手机等通常是个人专用的(那种共用移动终端的毕竟是很小一部分)。这样会有什 么情况出现呢?就是你可以把每个终端设备就是个用户账户,而不是像桌面电脑上那样去需要通过其他如输入用户名密码来识别。举例来说,如果用户通过手机使用 某个手机软件的功能,那么作为手机软件运营方,完全可以在用户不用去专门注册账号情况下,把用户手机硬件ID作为账号来识别。

有过运营社区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让用户注册成为你的会员,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用户会来看你的网站,可能经常浏览都不会注册成为你的会员。为什么那么 多社区都很排斥QQ群,道理很简单,QQ群的沟通简单,上社区费劲。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不存在了。只要你装了客户端软件你就上了社区。你跟一群同样兴 趣爱好的人交流更方便了,比原来在电脑上用QQ更方便。也许有人会说装客户端软件也不轻松,其实那不要紧,对于单个客户端软件来说是不简单。但是就使用网 民来说,他肯定要安装大量的客户端软件,这就足够了。

再来看腾讯:我们知道,腾讯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是他的好友间关系,你可能有一堆QQ好友,你必须通过QQ来联系你的好友,同他们交流,这样你就离不开 QQ。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上网越来越依赖移动设备,手机硬件ID和用户之间的高度对应关系,使得各种各样的应用都很容易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会员体 系。

我们来看看QQ上的好友关系,有三类:

  • 第一类是经常性的好友,他们是需要经常沟通的。例如大多数同事、较好的朋友等。这一类通常都是保存有手机等号码可以沟通的。
  • 第二类是备用性的好友,他们是需要的,但是不是经常会用到的,这类就是一般的朋友,你也许会以后有需要跟他们沟通的时候。这一类也许保存有手机号码,但是不经常沟通。
  • 第三类是偶尔性的好友,因为某种原因接触到,但是又不大可能用到,这类就是很多人在社区、论坛等地方接触到的,网上聊过一两次。这一类或许交换过名片,但是通常号码都不会输入手机号簿的。
  • 第四类并不是你的QQ好友列表上的人,但是因为某种兴趣等原因,你们会在同一个QQ群里面,你们有机会互相交流到、影响到。

对于这四类好友:经常上QQ聊的,肯定是第一类。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类聊天使用QQ,其原因在于QQ聊天是免费的,而手机短信是收费的。如果其他 软件也能实现免费的、便捷的聊天,对于用户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腾讯的粘度对于这类关系来说,并不具备太大的粘性。QQ的好友关系其实是一种非紧密 的沟通关系。真正紧密的好友之间,要么是日常见面,要么是经常电话。我们知道QQ作为一种沟通工具,有它便捷、低成本的一面,但是同时也有无法跟手机等通 讯工具相比的一面,因为手机、电话等传统通讯工具是一种被社会所有公众认可的沟通渠道。你可以关闭不用QQ,但是你无法不用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

而第二类和第三类,甚至第四类,才是腾讯的QQ关系最重要的部分,这几类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好友关系,作为更加紧密的手机等通讯号码联系人没有必 要,但是又有可能会接触到,甚至具有进一步发展成第一类关系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QQ好友的这种介于紧密和陌生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必须。用户为了维持这种 关系的存在,必然只有继续使用QQ。

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终端如手机等,本身就是第一类好友关系的必备设备,那么对于用户来说只要是便宜甚至免费的文字、语音、视频等的聊天软件, 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点上腾讯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别的小软件开发商,而是具备垄断能力的运营商。例如运营商只要对短信免费的话,作为第一类好友关 系的沟通来说,用户肯定愿意发短信,而不是再去启动一个软件来发送文字信息。有人也许会说,运营商怎么可能免费,其实不然,当初运营商坚持双向收费,今天 不也是基本上都变成单向收费了吗?

实际上运营商已经在变相免费了,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飞信等运营商开发的软件,免费给本网的用户发送免费短信,而且现在已经扩展到了语音等。当然这只是个开 始,再过几年相信这样运营商提供的免费短信等方式会越来越多。实际上运营商并不需要完全免费,只需要做到他的收费跟腾讯等免费聊天同样的成本就足够了,比 如只收正常流量费用的视频聊天等。那个时候,腾讯在这第一类关系上会彻底失去竞争力。

对于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关系来说,这一切其实是建立在两种因素下的关系:

  • 双方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爱好或者需要。
  • 双方或者至少一方愿意跟对方进行沟通。

比如,很多人通过QQ群在一起打羽毛球、一起当驴友去旅游等,这种情况下,多数人互相间只是需要了解下活动,有活动时沟通下而已。

在传统PC互联网时代,众多的网友通过各种网站等渠道认识,然后互相添加对方的QQ,互相沟通。这更多是因为网站等渠道本身不能建立一种便捷的沟通关系。 如果不添加QQ,要跟对方沟通,需要登录特定网站,然后给对方发送信息。而通过QQ沟通,只需登录一个QQ就可以便捷地给对方发送信息等。其核心在于一个 “便捷”二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客户端软件很方便建立起会员系统架构,所以各种具有某种兴趣、爱好、需要的软件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会员体系。任何一名网友,都可以 通过客户端软件,非常方便地与这些不同客户端上的网友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显然,在这里虽然是很多个客户端,但是由于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使得其操作更加简单 和方便。此时此地,QQ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说在徽剑看来,移动互联网的市场下,不会再出现像腾讯那样的通用型的即时通讯巨头。我们来看看腾讯几款移动互联网产品,尽管腾讯的移动产品很多,但是在徽剑看来,实际上5大“款”:

  • QQ的手机客户端,他们其实就是桌面QQ移植到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去。
  • 微信,这个应该说是大家公认的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力作。
  • QQ微博手机客户端
  • 朋友网手机客户端
  • QQ的其他增值应用的手机客户端应用

其实在上面说的第5项里面,包含了很多款腾讯手机软件,但是这些手机软件,都是依赖前面几款产品的会员架构来运作,所以在徽剑看来,并不具备在这里讨论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意义。至于腾讯另外的一些移动互联网产品,如微视和搭搭,跟微信其实区别不大。

先看第一项,QQ的手机客户端,如前文分析的那样,这个可以说是一款通用型的人际关系沟通的软件,当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通用型人际沟通软件失去其影响力的时候,QQ自然而然失去作用。

再来看第二项微信,这个是被大家炒的火热的一款软件,安装的人很多。但是在徽剑看来,这个除了新出来大家觉得新鲜外,并不具备太明显的竞争力。道理很简单,人们为什么要用微信?

  • 因为微信有语音?手机版QQ可以有。
  • 因为微信有定位?手机版QQ可以有。
  • 因为微信有陌生交友?手机版QQ可以有
  • 因为微信有号码好友导入?手机版QQ可以建立QQ号和手机号对应。
  • 那么还有什么?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微信都是一款不同方式呈现的QQ手机客户端而已。对照前面的分析就知道结果,不要去讲现在微信有多少安装量,看看用户多少人经常性地开 着微信就知道了。微信的安装量更多来自腾讯的推广,以及大家对语音对讲交流的好奇而已。最搞笑的莫过于,微信的功能跟QQ功能重叠,两个好友间沟通,难道 一会开下QQ一会开下微信?恐怕只会用其中之一吧?那么两个好友间的沟通,只不过是从其中一个转移到另一个而已。也就是说,其实微信更多抢得是QQ自己的 用户。

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微信具有可以使用用户手机号码作为导入好友关系的功能。那么好友间的沟通,请参见前面对好友关系的第一类分析。

看第三项,微博手机客户端,这个倒是在徽剑看来,至少是一款能够减少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危机的产品,微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作为一种在人际沟通 关系上更加具备可变性的沟通工具,肯定会为腾讯带来很大的流量。网民不需要用QQ来进行沟通。换句话说,网民这个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款有很多用户的微博客 户端,其次才是他是用QQ账号登陆的。不过这个时候,腾讯显然会面临其他微博如新浪微博等的强有力竞争。

再看看第四项,朋友网的手机客户端,这个在徽剑看来其实是个生不逢时的产品。朋友网所谓的实名其实没有太多的意义。如果两个人是好朋友,基本上也应该知道 对方的名字和职业,如果两个人只是泛泛之交或者局限于某些爱好之类,那么不知道对方名字和职业也没关系。因此,就当前而言,这个朋友网,其实最大的竞争对 手是腾讯QQ而不是诸如开心网之类。

综合这五项,在徽剑看来,腾讯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会失去其最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变成一个跟新浪等类似的非高粘性移动互联网平台。腾讯真正的核心价值是他的QQ会员体系,如果他的QQ会员体系粘度降低,甚至消失的话,腾讯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个失去核心竞争力的腾讯,还有什么?所以说,成也移动,败也移动。时也,运也,命也。

八评腾讯之终篇:腾讯将会如何倒下

腾讯从马化腾等几个人搞的小软件,到今天的QQ帝国,期间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今天的腾讯被很多人称为中国互联网创业绕不过去的坎。

月有阴晴圆缺,百年老店不常有,特别是高科技行业。IBM也衰落了,SGI、SUN完了,互联网的雅虎要关门了。中国第一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华网被停牌了,亿唐破产了,瀛海威不知所踪了。

那么腾讯呢?尽管今天看上去如日中天,但是从财务上透露出来的数据给大家越来越不妙的感觉。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百年老店,腾讯也许会倒下,那么倒下的可能有哪些呢?

在徽剑看来,腾讯可能的死法只有两种:第一种死法,因为法律法规的原因,腾讯被关闭。这种看上去似乎不大可能,但是凡事总有例外。腾讯QQ作为一个即时通 讯沟通的媒介,特别是大量的QQ群,在很多时候完全具备召集特定社会群体参与某些活动的能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有关当局,必然会关闭腾讯。

其实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在对QQ上的各种信息加以监控,不要以为QQ是所谓的点对点的聊天工具,服务器端就发现不了啥。实际上QQ上交流的信息,乃至QQ通讯的加密算法,无一不在有关部门的监控下。

而腾讯自己为了降低这方面的风险,也安排了大量的编辑人员来处理这方面的事情。这样的处理在稳定时代肯定毫无问题,一旦社会出现某些风波,恐怕就不是腾讯自己可以控制得了的。

除了上述的政治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腾讯的某些业务涉及到了某些强势利益集团的利益,例如腾讯当年的Q币事件,险些导致有关部门立法。而腾讯作为即时通讯的 很多网络应用,明显涉及到运营商的收益蛋糕上面去了。而一旦涉入过深,相信这些强势利益集团肯定会干预,腾讯作为一家公司,是没有任何能力跟国家机器来对 抗的。

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第三种可能导致的干预,那就是腾讯网的舆论在有关的一些事情上站错了队。腾讯网作为国内流量最大的网络媒体,其影响力不言而喻。但是 腾讯的编辑人员很明显的出现一些问题。本来作为一个媒体,应该尽量做到公立、平衡。尽可能把自己的立场,跟报道的那些事件评述区分开。我们在看海外的媒体 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本版文字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其实我们都知道,当编辑选择稿件时,就有了一个立场。但是人家至少嘴上申明了。而看 看腾讯网,不但不声明,而且还搞了个所谓的“评论组”。

在腾讯的首页上有个所谓评论专题,几乎是每篇评论都有明显的偏向立场,这里且不说这些立场的对与错,而作为一个公共媒体,以明显偏向不加遮掩的方式来表 达,是违反起码的媒体道德的。例如腾讯评论以很强势的语气表明“方舟子错了”,然后过几天准备去采访方舟子,被拒绝了,就在网上把批评方舟的这个专题,给 隐藏了。而当方舟子揭露这个情况的话,接下来又把这个专题给恢复了。

作为一个公共媒体对于方舟子的事,你可以报道事件,你可以报道不同人的看法,但是你不能用很具倾向的话语来表达你的喜好,其实这个喜好并不是腾讯的,而是腾讯的那些编辑们的。编辑作为个人,有权对方舟子表示喜好或者厌恶,但是你媒体不能这样脱离公立的基本属性。

徽剑在这里猜想,估计腾讯里面的一些编辑人员,想通过这个做出一个类似媒体社论的东西,实现一些自己的某些理想。但是要知道,社论是紧跟当前的政治风向 的,如果一旦跟错,肯定会被秋后算账,一旦有错被整会是必然的。你编辑有自己的意志和追求,你可以追求你希望的东西。但是你无权拿股东们的腾讯网来冒险, 所谓的“评论组”只是腾讯的其一,腾讯在很多跟帖评论的时候,采取的照顾一方而排斥一方的做法,早就被人诟病。这一切,如果有一天腾讯站错队的时候,肯定 会有麻烦。

在这里徽剑只想就公司利益做出分析,不要讲什么社会发展之类所谓“公共知识分子”解释,因为股东给你们钱是让你们帮他赚钱的。除非你得到股东的明确授意,否则你无权拿股东们拥有的企业来玩所谓的高尚,特别是具有政治风险的所谓时髦。

前面讨论了第一种死法。接下来讨论第二种死法,腾讯被互联网新的发展边缘化。

一个人或者说一个项目、一个公司的成功,离不开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一个项目发展时期整个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就是合适的时间。地利,就 是一个项目发展时期出现的地点,也就是机会发生的地方。人和,就是一个项目的运作人员做的准备工作,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人。

只有这些对了,你才有机会做大。否则注定失败。在徽剑看来,所谓的成功,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由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这几条缺一不可。

那么我们来看腾讯的成功,先对比下互联网的发展,看看互联网的发展轨迹,按照徽剑的划分如下:

  • 第一个阶段:网民找不到各种信息,而网上内容也很少,所以这个时候,几个导航站就可以解决一切。网民互相间的沟通还是习惯于传统的电话、邮件等,所以这个时候邮箱发展迅速。
  • 第二个阶段:信息越来越多,因为海量的信息,网民要找出有用的信息,所以这个时候搜索引擎得以成长。网民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这个时候邮箱的非及时性就不能满足网民的需求,因此即时通讯系统得以大规模发展。
  • 第三个阶段:随着信息的增加,同时网络传输速度的改善,网民不再满足原来的文字的沟通,所以这个时候,多媒体网络应用得到巨大的发展。标志就是视频网站等 的出现。网民在信息等方面,不再满足传统的“权威式单向信息传输”的沟通方式,而愿意把更多的自己想法告诉别人,因此这个时候博客等得到发展。特别是这个 时候,开始出现更加个性化的沟通需求,例如介乎于即时与非即时之间的沟通、介乎于好友跟陌生之间的沟通。
  • 第四个阶段随着技术的改善,网民越来越不满足坐在电脑旁边的信息交流,这个时候移动互联网就获得了很大发展。各种应用向移动互联网迁移。位置化和移动化只是其中之一的特征,而进一步细分也是必然的趋势。

实际上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到一个脉络,那就是从“无”到“有”,再到“优”,进一步到“方便化”、“个性化”。

如果从这个脉络来看,未来像门户型的网站机会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一种细分满足一部分群体需求的网站或者网络应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很多需求,这样每个人 会互相交叉进入很多个“群体”中,这样的个性化网络应用将会有机会,但是由于市场的大小限制,这种个性化的网络应用试图做得非常大也会很困难。

我们来看腾讯,腾讯的优势是如何建立的:

  • 腾讯抓住了互联网上从邮件的非即时沟通向即时沟通转化的时机做起来,随后又跟对了互联网的几波发展趋势。显然这个是抓住了天时。
  • 在腾讯发展的早期,即98-03年这段时期,中国互联网竞争并不是那么激烈,而且这个时候,配套监管法律法规很松,且中间出现的SP为腾讯带来了巨大的收入。这个实际上是地利。
  • 腾讯的人员在互联网竞争相对不是那么激烈的时候,利用前面两点,建立自己的网络体系。这个是腾讯成功的人和。人和不一定是外部,也可以是内部的.

再来看看今天的腾讯:首先,现在发展的“天时”是不利于腾讯的。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之前曾经分析过,中国互联网竞争越来越激烈。网民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 化,细分化。这个时候,腾讯面临成千上万的小网站、网络应用等的竞争。俗话说:“蚁多咬死象”,一个小网站拉走几百人、几千人,对于腾讯来说无所谓,但是 成千上万的网站,就可以拉走几百万、几千万人。这个时候腾讯就不能不在乎。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程度上狙击了腾讯的即时通讯系统。如第七评中说的 那样,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未来,微信无法取得像QQ当年那样的辉煌。

其次,现在的“地利”也不利于腾讯,腾讯不能大力拓展海外市场,除了文化背景因素外就是反垄断、版权等的法律法规,腾讯在中国可以大规模采用追随战略,模 仿其他人的创新,但是在诸如美国等地就没那么方便了。因为美国的版权、反垄断等保护得非常完美,使得雅虎、谷歌等巨头只能通过收购而不是模仿来对待很多的 创新。

腾讯可以在中国搞出朋友网来模仿开心网,但是微软却不敢在美国模仿FACEBOOK来做一个。也许有人会说国外离我们太远。问题在于国外离腾讯很近,这也 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腾讯不敢轻易走出国门的原因之一。而中国国内相信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这方面的保护也越来越严密,腾讯不可避免的会被缩小模仿空间。

再次,腾讯的人和又如何呢?当年腾讯没有做起来的时候,大家都一起努力,现在今天的腾讯富贵了,但是里面的内斗基本上公开化。一部分腾讯人忙于权力斗争, 尽可能给自己多争取资源,另一部分腾讯人,尽可能拿着高薪混日子。从管理角度来说,高薪可以激励员工的斗志,但是长期高薪,如果激励机制有问题,会出现一 大批混日子的人。这种之前也分析了,腾讯也出现了。在这样的今天,马化腾更多是作为一个形象,而不是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在腾讯。长此以往,马化腾的影响力 越来越低。之前马化腾就出于不看好腾讯的前景,跟海外的基金进行对赌过。

其实说一千到一万,一个核心,腾讯还是固定在原来的思维。一个问题,一个人最容易在什么地方失败?

答案有两个,一是他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二是他非常熟悉的地方。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不熟悉,缺乏资源,所以会失败。而非常熟悉的地方,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天长日久,都按照老的思路来,如果一旦有所变化,很容易受惯性示威影响而出错。所以在这两个地方,是最需要关注的。

腾讯的不熟悉的地方,是电子商务,不要跟徽剑我说拍拍如何,腾讯的电商一直很烂,有个形容的笑话“花的是京东的钱,做的跟PPG差不多”。

而腾讯熟悉的地方,是利用即时通讯的高粘度会员体系,拓展大量的附加产品。这个给腾讯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自己产品跟自己产品打架。

不同类型的产品,实际上都有他的特性,产品间互相打通,打通有打通的好处,但是也有打通的坏处,那就是被打通的产品线上,各个产品会互相干扰。有时候用户希望打通,这样一来,他会方便很多。有时候用户不希望被干扰,这个时候打通反而是累赘。

试想下,两个好友,如果他们用微信联系的时候,你觉得还会同时用QQ吗?这个问题其实很傻,就好比问别人,你跟对方同一个人联系的时候,会一边打手机,一 边打固定电话吗?有人会说,这样一来不管如何,都是腾讯的用户啊。但是你要知道,腾讯QQ是承载了很多附加价值的,例如QQ秀等。而玩微信的人,是不会去 玩QQ本身的增值业务的。或者说会减少玩增值业务的时间的。这个时候必然会影响原来的QQ这块的收入。

所以说问题就在这里,如果腾讯新的业务减少了老的业务的活跃度,带来增值收入的减少,同时新的业务增值服务又没及时跟上,那么危险就来了。腾讯这些年做了 大量的投资,在前面已经分析过,先不说这些投资是否正确,至少这些投资大多数短期内很难有明显的回报。而腾讯原有的收入却不能支撑现有的股价,股市大跌是 必然的。一旦股市大跌,外界对腾讯的信心就会丧失。

腾讯的收入增长,2010年财报是50%,如果2011年不出意外腾讯将会再度降至30%左右,也就是到达高科技公司的高速增长临界点。腾讯这两年做了大 量的投资,其实换个角度看,就是一种投机,一种出于对自身原来的业务开始失望,但是又不愿意面对失败。于是就利用当前还有粮草的时候,尽可能赌一把。如果 赌对了,腾讯就又上去了。从投资的对象看,腾讯基本上是广撒网,针对互联网的每一个热点切入。这种更是证明其投机的心态。就算一个VC,他们的投资也是有 明确的方向的,您见过世界上哪家规模大点的VC有去投所有热点的吗?

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腾讯,会如何?

评论已关闭。Comments are turned off for this article.